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城市的兴起与末路  (第1/1页)
    我是个农村人,已知的祖上只能溯源到太爷爷,是太爷爷逃荒到这里然后开枝散叶的,现在也成了不小的家族,算算也有个小千把人,如果在古代,我们这一支在这里应该有一定的话语权,士农工商。我们这支应有尽有,虽说没什么矿产资源,但慢慢发展下去的话,发展成为一个大镇没什么问题,可是时代变了,现在城市的虹吸效应把农村除了农民以外的高附加值人口吸得一干二净……我们这个村的寿命已经可以看得到头了,年轻一辈都外出谋生了,纷纷在外定居只有过年了才回来一次,等老一辈的慢慢凋零,这个村存在的意义也就没了,它将会成为历史。    人都知道,城市里的条件是比农村要好的,我小时候就非常羡慕县城里的亲戚,他们每次回来都光鲜亮丽,带回来的吃的用的都让我羡慕的不得了,因为没多少能到我手上的……我就一直在想啊,为什么县城会在他们那里呢?我们这里就是农村呢?    后来我才知道,城市的选址不是偶然,而是必然,不是城市选择建在哪里,而是人们聚集在哪里,哪里才会发展成城市,是现有的人,后有的城。    在古代,因为战争年代远远大于和平年代,士农工商的聚集地,安全会大于一切,所以城市会出现在易守难攻之地,执政者也会根据自己的执政范围在无险可守的后方建立城市优先考虑经济效益,包含矿业城市与经济城市。因为执政者统治区域的变化,城市的兴起与消亡也会随之变化。一个城市想要屹立几千年不倒,其上条件缺一不可。    现在社会因为基本上不会考虑安全带来的影响,所以只剩下这些这些方面的影响,交通方式的便利与否和是否有足够的矿产资源。    我们现在为什么会一直搞大基建,首先就是补历史的欠账,其次就是搭建高效率的贸易平台,人为的抹平地理环境因素对一个城市的负面影响,还可以为当地来带一部分工作岗位,一举多得。    现在社会地理位置对一个城市的影响基本上已经聊胜于无了,剩下的就是人为因素了,农村人口进城的目的何在?人才选择城市的目的何在?就只剩下这一个理由了。    现代城市主要划分的区域无非住宅区,工作区,政务区,交通生活系统,万变不离其宗,每一样都是得分项或者减分项,四项皆相辅相成,都得看好,一项有损,轻则发展受损,重则城市消亡。    这四大项,我们这个社会已经人为的可以控制其中三项,唯有工作区是宏观调控无法控制的,需要当地执政者来cao心的,现在的城市竞争力其他三项基本差距不大,决定城市发展的唯有工作区的质量问题,有没有足够的高薪企业将决定一个城市兴起与否,这将是一个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当你有的我都有我有的你没有的时候,差距就来了,虹吸效应是人为无法阻止的。    高薪企业的来源无法两点,自我孵化与引进政策。在其他三大项基本上没有差距的情况下,就非常考验一个城市管理者的水平,他们的管理能力将会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