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2章:帝国集团吞掉中华巴士!颜先生输得心服口服!! (第2/2页)
声对不起。” 杨爵士来了? 颜成昆很惊讶,他急忙从床上起来。 要这次帝国集团收购中华巴士,他确实很痛恨。但是,要香江那么多华资当中,他最佩服的当然是杨爵士。 当颜成昆急忙从床上起来,也没有穿鞋子,往外面出去,果然看到年纪轻轻的杨爵士。 “杨爵士。” “颜先生。” 杨铭和颜成昆往里面进去。 颜家三姐弟有些痛恨杨爵士,但是又有些畏惧杨爵士。 “我想单独和颜先生聊一聊。” 其他人只能往外面出去。 杨铭站在那里。 颜成昆则是看向杨铭,这一看,才发现自己和杨爵士相比真的差远了。 如果是回到三十年前,和杨爵士一样年纪的时候,那个时候,和现在的杨爵士相比差更远。 “颜先生,你先。” “杨爵士,资本市场,中华巴士作为上市公司,愿赌服输,我输了,不过,我昨晚想过了,输得心服口服。” 杨铭早就让人悄悄买入了31%股份,而他居然一点消息都不知道。 从这一点上来,颜成昆也就知道自己输得很惨。 “颜先生,我实话和你,中华巴士对于我来,也就那样,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重要,和香江的四大洋行相比也差许多。但是,我为什么收购,其实并不是因为香江的市场。” 不是因为香江的市场? “杨爵士你的意思是?” “在我看来香江还是太,我一直把目标放在香江之外,也就是中华巴士的市场不仅仅在香江,就如同香江电灯公司那样。” 香江电灯公司? “我准备收购中华巴士后,往内地,往海外发展。” 这一下,颜成昆明白了,而他一直盯着香江一亩三分地,哪里想到,杨爵士的目标,早已看到很远。 “这次我过来,除了看看你的病情。这次你那样,确实是因为帝国集团的收购引起的。但是,全球的资本市场就是这样,你收购我,我收购你,大鱼吃鱼,即使我没有出手,在香江一样会有其他资本盯上你。”
历史上的罗氏父子的鹰君集团旗下的百利保,还有新鸿基地产等等,其实他们都看着。 只是,这次被杨铭捷足先登,根本不给那些饶机会。 颜成昆点点头。 “刚刚的时候,帝国集团对于中华巴士增购已经结束,加上昨晚之前的股份,帝国集团已经获得中华巴士%的股份,也就是已经是控股中华巴士。颜家还是中华巴士的第二大股东,对于你们存在,其实我是不排斥的。但是,管理方面必然要有很大的改变。你们颜家内部可以考虑清楚,是继续保留股份,留在中华巴士,还是把股份卖给帝国集团。” 历史上,虽然颜家最终成功反击罗氏家族。 但是,自从黄耀南退出仲巴董事局后,颜成昆成为唯一一位仍然在任的永远董事,仲巴大局由颜成昆及其子女掌控下,作风更是变得日益保守。 为了控制成本,仲巴在1984年至1988年间从未为车队添置新车,使到服务水平每下愈况,再加上地下铁路港岛线于198年通车后对仲巴构成直接竞争,导致仲巴客源显着下降;到1987年,仲巴约100条巴士路线当中,更有3条录得亏蚀,对仲巴的专利巴士业务前景蒙上阴影。 总督府于1933年向仲巴发出港岛区公共巴士专营权的时候,原规定有效期为1年。 战后,总督府于1947年重新向仲巴批出10年专营权,其后延长三年。 1960年,总督府向仲巴批出1年专营权,到197年再发出10年专营权,并于1978年提早批准把专营权延长至1987年。 不过,踏入八十年代,仲巴被指服务水平倒退,经常被市民批评巴士误点和脱班、车队老化残旧和巴士车厢卫生恶劣,促使总督府开始检讨仲巴的服务和管治问题,而且把仲巴的专营权缩短为每两年延续一次。 不少舆论把仲巴的管治问题,归咎于颜成昆及其子女对仲巴的家族式管治,认为他们作风保守、抗拒变革,未能追上时代的步伐。 有运输署倌员曾经私下批评,仲巴管治犹如一盘古老的家族生意,看不见将来;而立法局民选议员刘千实更曾批评仲巴位于北角的总部日久失修,内部仿佛时光倒流返回五十年代,质疑颜成昆及仲巴管理层缺乏现代巴士营阅概念。 事实上,颜成昆踏入九十年代虽然已届90岁高龄,但思路清晰的他仍然对仲巴大权在握,每亲自返回总部打理业务,有时还会工作11时。 不过,随着仲巴管治问题日益恶化,舆论批评他的为人变得低调、固执和斤斤计较;在五、六十年代受到总督府重用的他,在这个时候已经卸下大部分公职一段时间,与总督府的关系不如昔日般密切,传闻曾经拒见运输署倌员的他甚至被形容犹如“活在自己的幻想”。 此外,颜成昆委任女儿颜洁玲担任仲巴执行董事,但颜洁玲却被认为与劳方和政府关系欠佳。有传言曾指颜洁玲喜爱在深夜时份约见运输署倌员,而且以隔夜西饼款待他们;又曾经在工潮谈判中以铁尺敲打水杯的方式吓退劳方代表。 也有传言指出,总督府曾经私下点名要求颜洁玲辞任仲巴执行董事,但被拒绝。 外界对仲巴管理层的不利传言,可见仲巴的种种管治问题已经为港府终止仲巴的专营权埋下伏线。 仲巴连专营权都失去,可想而知这颜家后期管理仲巴有多失败。 但是,现在中华巴士落到帝国集团的手中,自然不可能再发生这件事。 爆更第二章! 求订阅!! 本章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