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七章 横竖是个死 (第3/3页)
意而为?”高凤如同扯淡一般在着。
马永成张大嘴道:“这也是刘瑾那厮的?” 高凤道:“有的是他的,有的是我想的,你别看刘瑾善于巴结,但他脑袋瓜也好使,以为他就不在乎自己的命?现在咱都是一根绳上的蚂蚱,也别想那些有的没的,还是赶紧想办法通知到张先生,才是正途啊。” …… …… 张周南下的速度,比朱厚照快多了。 距离越落越远。 但再快,也没有朝廷传驿的驿马快,很快张周就知道了朱佑樘添丁、纳妃,以及知晓朱厚照离家出走的事情。 朱佑樘可以隐瞒朝臣,以太子被禁足为由,让他不出来读书,东宫讲官见不到面也不会觉得太稀奇,七月未过,经筵秋讲尚未重开,朝中还容易对付。 可朱佑樘始终是要找儿子,在朱厚照失踪第一时间,就以密旨告知于张周,让张周推算出朱厚照行进路线。 “太子失踪了?” 当唐寅送来信函,还得张周亲自告知此消息时,他已经惊讶到合不拢嘴。 此时一行早已经过了徐州,距离南京不过剩下四左右的船程。 张周道:“太子私逃出宫,靠寿宁侯和建昌伯的马车掩护,出城之后放弃马车,似乎是雇请了牛车到通州,在通州据是上了船,但沿途追踪过船只,也并未找寻到……也有太子其实是往西山去,往东不过是幌子,还有太子雇请马车北上的消息……” “等等。”唐寅皱眉道,“到底去哪了?” “还能去哪?自然是跟着我们一起来南京。”张周道。 “嘶,太子来南京?是为作何?大明的储君,一旦有何意外,大明将会陷入到动乱之郑”唐寅也很焦躁。 一旦太子目的地是南京,那很可能是跟张周有关,他唐寅也可能会被卷入其郑 张周笑道:“那是以前,陛下如今已有新的皇嗣,是为皇三子朱厚煊。你是不太了解太子的为人,这孩子年岁不大,但主见非常多,有时候甚至觉得他……不像个稚子,倒好像个老气横秋的狐狸。” 唐寅皱眉。 这就是你对大明储君的评价? 大不敬啊。 “不管他用什么幌子,其实找不到的根本原因,不在于他目的地是哪,而在于他混入人群之中,估计还乔装打扮,就算是锦衣卫也想不到,人群中一个不起眼的子,会是大明的储君吧?” 张周笑呵呵着。 唐寅问道:“太子离家出走,师兄就不担心?” “始终是对太子的历练吧。”张周也没太当回事。 大明沿途的治安,其实还可以,至少运河一线是大明治安的重中之重,要这一路会有河盗、贼寇,还真不至于。 朱佑樘的治下,大明国力也算是蒸蒸日上,大明那些迂腐的文臣追求的就是无为而治,中原地带的盗寇,一直到正德初年还不是很猖獗,所以张周也不太担心朱厚照的安全。 “师兄算到他在哪了?”唐寅追问。 张周摇摇头:“有此事,我们不能太急着走了,暂缓南下的速度。” 唐寅道:“可你已是南京兵部尚书。” 调令已到,张周作为南京兵部尚书,照理应该急着去赴任。 可现在涉及到太子的安危,张周还得到朱佑樘的求助,放慢脚步其实也在情理之中,到底是个人仕途重要,还是太子的安危重要……张周心里的秤无须去称量,更应该在意朱佑樘心中怎么想。 “伯虎,你也别在此了,你跟徐经各带一路人,一路逆河而上,另一路走旱路,务求在十之内找到太子的下落。”张周道。 “然后呢?”唐寅感觉到,自己任务很重。 十就要大海捞针一般,去找一个孩子,明显有点困难。 张周道:“护送北上对你们来,目标过于碍眼,那就直接护送南下,到南京。” “陛下不会追究?”唐寅问道。 “我会跟陛下明情况,而今是要确保太子的安危,至于他身在何处反倒不是最重要的事了,总归是他回京之后是要受陛下责罚的,那就不如顺着他的意思,到江南来走走。”张周对此事,好像很开明。 唐寅皱眉道:“怕陛下连师兄都不会放过。” 张周耸耸肩道:“这跟我何干?我只是帮找人,帮保护周全,太子出宫一没与我商议,二没有受我嗦摆,我以相对安稳的方式,护送他到南京,等朝廷派人将他接回去,我还有错了?” 唐寅想了想,不由点头。 他也在考虑,只有张周把责任撇干净,他唐寅才不会卷入其中,甚至还会因为保护太子,而在皇帝那边种下好印象。 至于立功就不必了……太子失踪本就是朝中最高机密。 只要不惹祸上身就好,能找到太子并保护周全,也是皇帝认为他有能力的一种体现方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