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五章 开卷考 (第3/3页)
这就是觉得这群人比较烦人了,朝堂上不出面反对,现在朝议结束后,反倒是朝他们内阁三人发出质问。 你们没胆量去质问皇帝,我们也能理解,但张秉宽今天也是参加朝议的,你们为何不去朝他开炮?
但这群人似乎就认准死理,不去跟张周做沟通,也或许是他们觉得,连你们内阁都对付不了的人物,凭啥让我们去? “陛下对陆、唐二人的委命,是否超出了廷议的范围,如此是否乃陛下一言以委之的传奉官?” 马文升过来替内阁三人解围,他沉声道:“诸位以为眼下是何等事?莫不是以为宁夏那几场战事,陛下忘记了论功行赏之事?还是说诸位认为,在宁夏几战之后,陛下对于朝中事务,会保持旧态?” 这话也算是比较直接的。 你们这群人,是没脑子。 宁夏之战才刚结束不过一个月,皇帝看起来没去论功行赏,对于有功大臣,包括杨一清和崔元,都没做到应有的赏赐。 只是把崔元安排当宁夏副总兵,而杨一清调奴儿干都司为巡抚,更好像是一种降职。 可皇帝心中是有一杆称的,皇帝觉得此战最大的功臣是谁? 还不是他的秉宽? 既然要给张周论功行赏,那该如何论?总不能再给张周加官进爵吧?最后还不是把他的人加以升赏?你们把陆完和唐寅的晋升,看作是对张周对宁夏之战取胜功劳的赏赐,这么理解是不是就容易多了? 刘健不由看了马文升一眼,这个角度,连他刘健都未曾想过,却是被马文升说得如此简洁明了。 有点长他人志气的意思。 谢迁笑道:“那是不是若蔡国公和安边侯在蓟州又有新的军功,还会有更多的人因此得到升赏?” 这话除了抬杠之外,也是在提醒,咱是不是要想办法,防止张周没事就参与到某些战事的谋划,甚至是因此而取得战功?以他这么个捞取军功的效率,只怕用不了多久,朝中就全是他的人了。 “不要为此等无端之事而议论。”刘健厉声提醒道,“宫禁之地,谨言慎行!” 众人这才相继散去。 而刘健三人也带着一股奇怪的氛围,往内阁值房方向而去。 …… …… 朝议之后,除了张周之外,唐寅、陆完在韦彬的引路之下,去乾清宫接受朱佑樘的赐见。 乾清宫内。 朱佑樘对于这二人的到来,先报以了很高的礼遇,特地给二人赐座,让二人受宠若惊。 “也不知秉宽是否跟你们说了,朕接下来的打算,是让两位卿家入值上听处,协助处置在京的部分军务之事,除了京营之外,在外各边镇的奏疏等,你们可以参与票拟,朕有相关的事情,也会随时召见你们,或者是派人去问你们的意见。” 朱佑樘笑着把他的意思说出来。 二人本还拘谨坐着,听到这里,也不由起身。 他们心底都带着一股似梦似幻难以置信的惊恐……当侍郎已经很牛逼了,难道我们已经牛逼到这种程度了,能跟内阁叫板? “回头,朕让人,带你们去上听处的值房看看,用不了多久,你们就该过去办差了,但还不是现在。” 朱佑樘道:“边镇的战事尚未结束,等结束之后吧。秦纮回朝,到时他的差事,就由户部侍郎王卿家去接替,到时上听处就会有新的面孔出现,就是你们了。” 唐寅急忙道:“陛下,臣初入官场,只怕难以应承如此大事。” 陆完听了则有些着急,你唐寅能得到皇帝如此的欣赏,怎还打退堂鼓了呢?你打退堂鼓也就算了,关键我们两个现在是同气连枝的,万一皇帝改变主意,那是不是我入值上听处的事也没戏了? 你不能以你的想法,来坏了我们两个人的利益吧? 朱佑樘道:“唐卿家,你不必妄自菲薄,虽然你在多壁城和朝鲜的事,不值得宣扬,但朕知晓你的能耐,如秉宽所说,你并非庸碌之人,但有时需要把你的潜能给激发出来,你也要正视自己的能力才好。” 唐寅听得一脸懵逼。 我自己有超能力?我为啥不知道?我正视个啥? “至于陆卿家你,朕最近调阅过你过去为官各处,所有的政绩履历,也惊叹于你在军政上的造诣,也在奇怪,以你的能力,为何之前朝廷就从未提及和举荐过?要不是秉宽提及,朕也不知有你这般人才。”朱佑樘道。 朱佑樘当然理解不了。 因为张周在用人上,都是“开卷考”,把一个人从历史最高光点发掘出来,甚至是用历史对此人的总结和定性,来决定此人是否可用。 能是当局者所相比的? 就好像陆完,毁誉参半,但能力绝对是突出的,而且更重要的是急功近利,擅于与人交际。 说白了,就是容易被收买。 也只能说眼光不行没看出宁王的狼子野心。 陆完道:“臣只是尽职尽责,未敢遗忘身为臣子的本份。” 朱佑樘笑道:“那还是你自己出色才对。秉宽从那么多官吏中,把你挑出来,你也应当尽可能去回报他的信任,也回报于朕对你的器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