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百五十四章 该反对的,不该反对的 (第1/2页)
<\/b>程敏政要入阁的消息,很快就在朝中传开了。 也不知是从哪里起的头,一旦传扬开,连程敏政自己都有点摸不着头脑……先前只是张周跟他当面提了一嘴,怎么现在就好像是要落实到实处去了? 这在早朝之后,朱佑樘特地让陈宽去将内阁三名阁臣叫到了乾清宫。 由朱佑樘当面跟三人提到了,由程敏政入阁的事情。 「……程卿家在朝的时间也不短了,做事也算牢靠,如今他在翰林院中也能恪尽职守,朕的意思,是让他给你们分担一些差事,让你们也能轻省一些,三位卿家以为如何?」 皇帝显得很客气。 主动问三饶意见,但似乎怎么样都不是为了让三人来拒绝的,或者三人没法拒绝皇帝的「好意」。 刘健主动代表内阁表态道:「老臣附议。」 不附议也不行,谁让他刘健本来就被人参劾占着茅坑不拉屎?作为大明的阁臣,刘健很多时候其实是不得不去松懈,他的年岁摆在那,更多的时候是靠谢迁和李东阳去处理日常的公务,甚至是让中书舍热去代劳。 在弘治中后期,大明官场内部的风气其实是一潭死水,尤其是内阁所代表的决策层面。 朱佑樘也没想到刘健答应这么爽快,微笑点头道:「朕觉得,程学士入阁之后,能帮上你们的忙。那明日朝堂上,这件事就提出来吧。」 意思是由内阁自己来提。 入阁人选的提议,以及廷推等细节,都是有章法可循的,但也不是每次都是大臣出来提,重点还看皇帝认可于谁。 …… …… 随后朱佑樘只是简单问了几句有关内阁事务,随后就让陈宽送三人出了乾清宫,往内阁值房而去。 三人回去之后,做下来之后,也没特别忧虑,毕竟程敏政也算是「老熟人」,如果不是当初那档子事,程敏政早就入阁,成为他们的同僚之一。 「克勤真的合适吗?」谢迁问了一嘴。 李东阳道:「都以为是王济之,但从传言开始的时候,就知道是有人故意放出风声。」 谢迁道:「难道是陛下让人传出口风,试探于朝野上下的反应?」 李东阳摇摇头道:「陛下做事,没必要如此拐弯抹角,或者是另有他人也不准。」 「呵呵。」 谢迁笑了笑。 所谓的「他人」,以恶意去想,那就应该是张周,除了张周好像也没旁人了。 但若是以善意去想的话,除了张周之外,还可能是有人想给他们内阁的人台阶下,让他们提前知道这件事,提前有个心理准备。 李东阳望着刘健道:「眼下程克勤入阁,差事如何分配?还是……一切照旧?」 刘健道:「不该来问我。」 意思是,如果我们现在就商量怎么去排挤程敏政,那就显得太刻意了。 皇帝只是给透个口风,就想把人给扼杀在摇篮之中,是不是有点太心急了?且这么做过于呈现出文官私利,甚至可是党政。 「明白了。」李东阳点头。 谢迁在旁边瞅了一眼,眼神略带不解,好似在问,你这是明白什么了? 等刘健早早先回去休息,等着晚上回来值夜,谢迁才把问题抛出来。 「想到不必去做到,心里清楚就校」李东阳仍旧是在暗示。 谢迁马上就明白了。 该排挤程敏政还是要排挤的,但不能把话挑在明面上,哪怕是三人之间也不校 毕竟以后三人也未必能一直是同时在朝的,等一两个人退下去之后 ,形成新的派系,那三人所商议的事情,还是有可能会被他们中的人捅出来。 谢迁甚至在琢磨,这不会是在防备我吧? 「克勤一身的书卷气,入阁之后也未必能长久,大概陛下也没打算让他在阁部做出多大的成绩,于乔,等他来之后,由你多去提点他。」 李东阳开始交托差事了。 带「新人」。 虽然程敏政照猫画虎,早就知道官场的规矩,甚至连内阁是干什么的,以及日常的差事,都心知肚明。 但真正入阁之后,还是需要有人带他,而谢迁作为内阁如今三人中,地位最低的那个,好像也是最适合去带程敏政的人。 「嗯。」 谢迁点头。 他又好似是明白了,去排挤程敏政的事,要从他谢迁做起。 至于刘健和李东阳,那是要先绷着板着,体现出一股傲然之气,内阁的面子是要靠这两个人撑着的,而他谢迁才是干邋遢活的那个。 …… …… 翌日的早朝。 先由刘健以年老请辞,意思是以他的年岁,已经难以承担朝中的重担。 朱佑樘做了一番宽慰:「……朝野这么多事情,朕还离不开像刘阁老这般的能臣,但朕也不能看着你们辛苦而置之不理。朕的意思,是增加一人,先前也提过,但总未落到实处,今日也不延后,就拿到朝堂上来,你们认为谁人更为合适?」 在场大臣登时觉得好像入套了。 皇帝跟刘健之间,明显是在唱双簧。 皇帝是真的不知道选谁吗? 还是……故意给我们整这出,让我们认为人选其实是众人推举出来的,并不是暗箱cao作? 「臣举荐程学士。」 就在众人还因为心中别扭,没什么话的时候,突然一人从大臣堆里发声。 等众人觉得哪里不对时,这才想起来,这他娘的居然是张秉宽的声音…… 张周今居然也在臣班之中? 为何这么低调? 就好像他不存在一样,以前他每次来,可没这么低调过。 朱佑樘道:「程学士德高望重,的确是不二人选,还有旁人吗?」 张懋道:「回陛下,老臣认为,翰林院侍读学士张周,能为陛下和朝廷分忧,乃不世出的能臣,若是能跟以其入阁,辅弼朝政,必当成为一时之佳话。老臣推举他。」 这时候,武勋居然也跑出来凑热闹。 文臣那边难免会想,这事跟你姓张的有何关系? 别以为我们不知道你那点心思,你让张周入阁,从此就是文臣一脉的,就不会抢你第一武勋世家的名头,这样你还继续提督京营,继续当大明京师戍卫的最高长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