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二十八章 瞬间创纪录的发行量  (第2/3页)
是你,我都是刚知道的,”还留在办公室里的江向南,忍不住笑道:“估计呀……应该是外资公司的关系。”    “嗯,”吴厂长点了点头:“我想也是。”    说完,他再次看了眼桌上刚签好的服装订单。    11月1日    就在燕京满载广告的《市场报》,又一次面市的时候,浦江的《工商报》也出现在了各个报亭上。    寥寥的份数没比之前多多少,毕竟不是什么畅销报刊。    这一会,红星化工厂的洪厂长,像平时一样捧起了半个月一期的《工商报》。    原只打算例行公事的扫几眼,却没曾想一看就挪不开了。    “有奖问答?”眼前的一篇新闻,牢牢锁住了他的视线:    “为了答谢广大读者,经本报研究决定,将开展大型有奖问答活动,一等奖三名,奖励……黑白电视机一台,嚯!”    与此同时,很多工厂单位的领导,都看见了《工商报》上的这条新闻。    【为了鼓励广大市民积极了解我市的优秀企业,有奖问答的范围,将主要集中在全市各大工厂企业……欢迎各位读者踊跃参与。】    当他们仔细看完这篇新闻后,又在周围瞧见了两篇浦江企业单位的文章介绍。    “嘶,这……不会就是有奖问答的范围吧?”    “不对呀,我怎么越看这两篇介绍,越像企业广告呀!”    “……”    除了多家企业的领导干部,很多工厂的职工也注意到了《工商报》的这篇新闻。    一时间,一传十,百传千……    “我没看错吧?居然会奖励一台电视机?”    “快看,二等奖也不小呢!”    “二等奖10名,奖励自行车一辆……电视机咱就不想了,能得到一辆自行车,我就满足了。”    “三等奖50名,奖励双喜牌搪瓷盆一只,重在参与奖500名,奖励中华牌牙膏一支。”    “能得一支牙膏也不错呀,这活动怎么参加?”    “将在下一期的《工商报》上,发布有奖问答的答题卷……”    “下一期是什么时候?”    “《工商报》是半月刊,月中还有一期。”    “对,就在15号。”    ……    只一个上午的时间,全市的报亭都看不见《工商报》的影子了。    尽管如此,还有很多为了解“有奖问答规则”的人民群众,前赴后继涌向报亭。    嚷嚷着要买一份《工商报》。    当,满脸震惊的戴局长,听了下属的汇报后,    半响,才反应过来:“早知道就该听小江的劝,印它个十万份报纸。”    “就是呀,咱们这报平时可是要卖上半个月呢!这次倒好,一天就卖光了。”    “真是没想到呀,”戴局长苦笑着摇摇头:“幸亏加印了两万份,不然更冤。”    “戴局,要不……咱们再加印一些?”    “不用了,”戴局长笑了一下:“人家《东方都市报》也会帮我们宣传三天的。”    这期就算了,关键是月中的那一期。    只要是想参加有奖问答的人,都会去买一份《工商报》。    规则里说的很清楚,在答卷里抽出获奖名单。    然后按照读者填写的家庭住址,送上奖品获取通知。    只要稍微有点脑子的群众,都会想到多填一份答卷,就会多一个抽奖机会。    但凡遇上个痴心妄想的,说不定还会一下填上几十张答卷。    照这样下去,《工商报》的发行量该有多恐怖?    此刻的戴局长,越想越飘!    当初听到江山给出的点子后,也懵了小半会:“这么好的点子,你们报社为什么不干?”    “《东方都市报》是日报,”这玩意一次两次还行,次数多了就没效果了:“不能这么干,你们《工商报》就不一样了。”    主要还是怕步子迈大了,会被人送小鞋。    但,浦江市工商局就没这份烦恼了。    “那……”戴局长皱着眉问道:“这有奖问答的奖品,打哪来呢?”    局里肯定是不会给出这份钱的。    江山继续解释道:“在广告费里扣呀,”    按照戴局长最初的期望,只要能拉来2、30家广告就满足了!    江山掰手指跟他算了起来:    如果真招来了30家企业,按照当下最低500块的广告费,每期那就等于是一万五千块钱广告费。    “您就算拿出三千块来置办奖品,也是相当划算的呀!”江山苦口婆心的摆事实。    说真的,如果不是想着以后还得和工商局打交道,他还真舍不得让出“有奖问答”的绝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