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章 人民的呼声  (第2/2页)
br>    毕竟这一盒的曲目,都走的是邓丽君的路线。    但,要说人民会为此争购,就有点夸张了。    想到这,廖明祖看向江山笑道:“江记者,你知道这盒磁带如果换算成人民币后,是多少钱吗?”    “多少钱?”    7块、还是8块?印象中83年费翔的一把火,被“太平洋”标到了15元的天价。    但,即使如此,还是经常被卖断货。    “7块多,”廖明祖捏了七的手势:“你觉得这个价会引起群众的抢购吗?”    这一会,普通群众的工资也不过30元左右。    “你也太小瞧咱们人民的力量了,”    江山站起身拿了份报纸过来:“看看吧,这是今天刚出炉的《东方都市报》。”    “看哪啊?”廖明祖实在没心思看报纸。    “这,”江山指着其中一块大长篇:“义乌县书记亲笔撰稿的文章,被我们报转载了过来。”    “利用5分钱一斤的碎布扎拖把……”    “不是这,”江山及时打断了廖明祖,直接指着一段文字道:“从这看起。”    “当县里播放《红楼梦》的电影时,何海美同志赶紧举起了一台借来的”海鸥“牌照相机。    之后,她带着冲洗好的照片,跑到电影院门口叫卖,只三个晚上就赚到了33元的纯利润。    再往后,尝到甜头的何海美冲洗了大量《红楼梦》的剧照,并推销给了十几位挑担货郎,    承诺卖不出去原价收回,没曾想这些照片一入市场便大获欢迎,其中一张“宝黛合照”更是卖出了两元一张的高价……”    读到最后一句的时候,廖明祖的声音忍不住愈发响亮:“一张黑白照片就能卖到两块钱?”    坐在一旁的江山点点头:“这,还是在一个叫义乌的小镇上。”
    “了不得啊,”廖明祖感慨道:“现如今的人民已经这么舍得了?”    “都敢冒着风险买邓丽君了,”江山苦口婆心:“为了自己的心头好,还有什么不敢买的?”    历史的车轮一到点,该怎么开谁都拦不住!    它可不会管你能不能接受,你只能想方设法去适应它!    “江科长,”一个小时不到的时间,廖明祖仿佛上了一堂市场经济课:“您是懂市场的。”    难怪周子深会向自己推荐江山同志,的确很不简单!    “我请问您,”廖明祖忽然换了尊称:“如果真要把《蔷薇处处开》放进内地市场,我们“太平洋”应该做些什么?”    “如果你真有这个打算,”江山清楚的说道:    “我不但会手把手教你怎么做,还会保证将80万盒磁带卖的一盘都不剩,但这些cao作都得建立在一个前提上。”    “什么前提?”已经按耐不住的廖明祖,迫不及待的问道。    “当然是签合约了,”江山及时递出了一张名片:“我可是正规公司的推广策划,特正规的那种。”    “太好了,”看着名片上合资企业的介绍,廖明祖反倒更放心了:“如果不和您签订合约,我这心里还真没底呢。”    “我也一样,”江山笑道:“现在……我们来谈谈合作细节吧!”    “现在就谈?”    “当然,拖的越久损失就越大,”江山敲着茶几说道:    “到那个时候,你的上司能容得了你?再说,早点有进账,咱们太平洋的职工也能早点恢复工资待遇啊,你知道我们报社的福利有多好吗?”    “有多好?”    “除了该有的工资和奖金,还有……”    “老大,”    忽然,丁铃铃一阵风似的跑进了办公室:“刚刚会计说了,让我们上财务室领搪瓷锅去。”    廖明祖:“……”    “听见没?”江山头都没回一下,依然看着他道:“通知我们去领锅呢。”    “真不错!”廖明祖羡慕的看了眼对方的职工,一脸兴奋的丁铃铃同志。    自己的“太平洋”别说发锅了,再不解决问题的话,估计就快揭不开锅了。    “谈,”廖明祖当即下了狠心:“现在就谈!”    “好!”    没一会的功夫,委托合约的框架就基本聊完了。    以廖明祖当下的官衔,也没权利再往下聊了。    一切,都得等他回去请示后再谈。    这一会,坐在两张单人沙发里的二位,都进入了一种大有所获的状态。    江山在接过对方的一支烟后,随手又按下了搁在茶几上的录音机开关。    【蔷薇蔷薇处处开,青春青春处处在,挡不住的春风吹进了胸怀……】    “这是什么歌?真好听!”    “是呀,真好听。”    “谁唱的呀?嗓子真好!”    “我怎么听着有点像朱逢博的声音呀。”    “朱逢博还唱过这歌?”    “江科长,你就不能把声音播大点嘛?”    “是呀江科长,这么好听的歌,也让大家一块听听嘛!”    之前还悠哉悠哉靠在沙发上的二位,不约而同的转头看向了窗外。    令他俩没想到的是,这一会窗外的走廊上,已经站了十多位报社的职工。    每位职工的手里,还提着一只搪瓷套盒。    在这些搪瓷套盒上,一只只欢喜团子般的大白兔,谁见了都会忍不住多瞧上几眼!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