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七章 提高了5倍抚恤金的新闻  (第3/3页)
多少宣传费,你尽管告诉我就行。”
    “放心吧,都会算在成本里的。”    廖明祖笑笑没再说什么。    他心里清楚,和香江百代的宣传费用相比,内地这一块只能算是洒洒水啦!    就在江山将廖明祖送出报社大门的时候,总编室里的当日编前会,已经进行了一小半了。    屋外的寒风,一点没影响办公室里的文学气氛。    “哎呀,当了那么多年的总编,我还是第一次见到歌唱家亲笔写的文稿呢。”    “也没多少年吧,”蔡文升笑着提醒了一句。    江海同志随即深深的看了他一眼:“你见过?”    “我也没见过。”    夹着一支烟的江总编,弹了弹手里的两篇文稿:“全国都是头一份。”    “那……”荣斌忍不住问了一句:“咱们发吗?”    “肯定发呀,”蔡文升赶紧说道:“这可是二位女歌唱家亲手交给江科长的文稿,在这之前她们也找了几家报社,但别人都不敢发表。”    荣斌:“我们报社就敢了?”    “放心吧,”    江总编手里的烟,扶摇直上:“江山已经打听过了,接下来《文汇报》和《解放日报》都会跟进的。”    一听这话,抿着嘴的荣斌立马就明白了,看来这位江科长还是和从前一样。    不但紧盯着对家打出的牌,就连对家手里的牌,也能知晓一二。    这,就是朋友多的好处呀!    很快,一直揣着好奇心的排版编辑,终于见到了两位著名歌唱家的文稿:《我们要唱新的时代曲》《有关乡恋的气息式唱法》。    这两篇原本应现世于1980年下半年的文稿,将提前出现在了《东方都市报》的页面上。    “大家还有什么要说的?”    江海在剩下的几篇新闻稿上签上字后,直接丢给了排版编辑。    “还有件事,”    蔡文升从文件袋里抽出了一叠文稿。    “前段时间江山让我去联系一位部队的记者,这是他寄过来的几篇采访稿,”蔡文升稍稍顿了一下:“大家一块看看吧。”    随着一页页文稿的相互传递,总编室里渐渐没有了一丝声响。    直到暖炉上的开水壶,呜呜扑腾的时候,蔡文升才起身将它拎了起来。    啪的一声巨响。    江总编的手掌,眼瞧着就红了起来:    “他奶奶的,养了个狼崽子,”江海咬着牙道:“跟这帮玩意还讲什么纪律,他们也配?”    “居然早就在边境修筑了大量的永久性工事,暗堡的机枪孔都是冲着我们这边的,咱们难道就一点没发现?”    “发现了,还能给他们送去那么多的物资。    “咱们自己勒紧裤腰带过日子,难道就为了给他们送粮送枪?”    “所以说,这一仗打得还是太轻了,去年居然还有人提出了反对!”    “谁反对,就让谁搬过去住得了。”    “那……”蔡文升环顾着一圈的义愤填膺:“这些稿子咱们能发表吗?”    一句话,令整间办公室再次没了声音。    时针滴答滴答的走在不容改变的轨道上。    一直大口吸烟的江海同志,正死死的盯着手里的文稿。    自反击战打响的那一刻起,宣传部的指导方针也跟着下达到了各家报刊。    有关前线传来的一切新闻报导,都必须经过严格的筛选。    这一块紧跟主报,才是最稳妥的做法。    有的消息必须在第一时间发表,而更多的则:或延后、或删减、或不知去向。    就在各位感慨自己没有雄厚实力的时候,一路小跑的江山同志,终于推开了办公室的大门。    “怎么了这是?”    刚进屋的江山,顺着打量了一圈:“怎么都这幅表情啊?”    “还不都是为了你要找的这些稿子。”江海点了点桌上的几页纸。    当江山拿起文稿时,惊喜了发现了‘李存葆’的署名:“可以啊老蔡,李记者都给你把稿子寄来了。”    “寄来又有什么用,”蔡文升忍不住叹气道:“我也不敢帮他发表呀!”    此时,握在江山手里的几篇采访稿,将在两年后组成一部知名。    它,就是之后以一己之力将前线战士的抚恤金,一举提高了5倍的《高山下的花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