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二十章 上《芳华》  (第1/2页)
    年代:从魔都译制片厂开始正文卷第三百二十章上《芳华》这年头,但凡演出团体有演出,都会给报社、电台送去几张观摩券。    很多时候,连电视台都没这待遇。    1980年2月,在发行了三期试刊后,《燕京晚报》宣布正式复刊。    于是,燕京五道口的工人俱乐部内,两位燕京晚报的编辑同志,终于有机会坐在头一排欣赏中央芭蕾舞团的表演了。    今天演出的剧目为《鱼美人》。    相比舞台上的喧嚣,台下则是一片静悄悄。    空空荡荡的一大片座椅,令编辑手里的相机都不好意思拍全景。    直到这会他们才明白,为什么文化馆门口连个检票的同志都没站。    ……    周日,浦江电视台的小型演播厅里,台上台下热闹非凡。    相比前阵子的单搭独唱,今天的舞台差点都不够使。    观众席上,古铮铮、胡啸、江海、江山、谷建芬、李谷壹……在头一排稳稳的坐着。    王洁实、谢莉斯、吴国松、朱明英、郑绪岚、马国光,在第二排紧张的坐着。    嘀嘀咕咕了一番后,演播厅里逐渐安静了下来。    舞台上,擦着红脸蛋的刘小庆双手扣在胸下,开始报幕了:“下面请听女声独唱:草原女民兵。演唱者:朱逢博,舞蹈表演:燕京战友文工团。”    “小庆今天是报幕员?”一见台上这动静,江海赶紧挨着江山问道。    “我和谷老师的建议,”江山的声更低:“但小庆皮薄,就给了她一个提前适应的机会。”    “她皮薄?”陈佩丝凑了过来:“你真是太不了解她了,那天她得知这个决定后,美一天呢!”    “嘘!”    江海两眼平视前方,嘘了一声!    不过即便他不做表示,江山和陈佩丝也已经不说话了。    这一会,朱逢博和话筒立于舞台一角,把整个舞台让给了一群鲜活的姑娘。    随着歌声的起伏,在为首一位扛大旗的姑娘带头下,一排边跳边笑的女舞蹈员们,踏着节奏走上了舞台。    一招一式一转身,一踢一跳全是腿。    小小的舞台上,仿佛架起了一道彩虹。    随着这队身着练功服姑娘们的一颦一笑,整個小演播厅立刻灵动了起来。    优美、轻盈、挺拔、飒爽……还有青春。    也不知道她们是如何把这些个词揉在一块的?    反正就是好看,怎么看都好看的哪种。    江山不得不承认,这才叫天然去雕琢。    对于他这个单纯的看法,在座的不在少数。    女舞蹈演员们,围着舞台一圈一圈的跳。    台下的眼睛,就围着舞台一圈一圈的绕。    “老三,难怪你今天非叫我来审查节目,”    江海这会终于明白了三弟的良苦用心:“这个节目选得好……非常好!”    “不是,”陈佩丝就奇了怪了:“老大,你没见过这舞?”    早几年几乎逢团必学的舞,即便在电视机尚未普及的年代,也不该一次也没见过呀。    “我当然见过,”江海实事求是道:“但没见过穿这身衣服跳的。”    实话实说,冯导是会整花活的。    就《芳华》这部电影来说,从头到尾观众们只在乎这支舞……和跳舞的女演员们。    男女都是,一个都别不承认。    即便这会台上演员们的练功服一水的长衣长裤,可依然不是寻常人家能见着的。    就比如,江家这二位。    可也正因为他们没见过,便更爱看这段舞蹈了。    如果要举牌的话,他俩肯定都给10分。    可惜舞虽好看,却短了点。    还没仔细看呢,台上的女演员们已经微笑着鞠躬谢幕了。    这段精彩的表演,引来台下一片掌声。    熟人熟事间,还不忘交流几句。    尤其是谷铮铮和胡啸,凑在一起商量了好一会。    胡啸有种感觉,新星音乐会过后,全国的同行都会知道古铮铮的大名了。    “我感觉,你台长前面这个副字,应该快去掉了。”    古台呵呵一笑:“你的感觉哪次准过。”    “我当初怎么说小江来着,你忘了?”    “……”    这时,两人一块缓缓看向了江山。    《草原女民兵》是朱逢博为1975年的音乐歌舞剧《百花争艳》献唱的一段歌曲。    正是因为对这段歌舞的彩排现场念念不忘,冯小刚才拍摄了一部致青春的《芳华》。    结果电影一上映,连累着大家伙一块念念不忘了。    所以,江山特意将战友歌舞团的舞蹈演员们请到浦江,现场舞给他……们看。    一片私心可昭日月,他终于将理想照进了现实。    正美着呢,刘小庆已经再次走上了小舞台。    “下面请听著名男中音歌唱家马国光,为我们带来的演唱歌曲《阿凡提》,伴奏:浦江民族乐团。”    哗啦啦的掌声过后,浦江民族乐团的伴奏响了起来。    接着,同样也来自燕京战友文工团的马国光,唱起了去年刚上映的《阿凡提》主题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