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以身饵敌(两章合一块) (第2/2页)
r> “老夫没骗你。”景缺无奈的咂咂嘴,“郢都那三万禁军,大王做了他用。” “还能做何用?韩魏可是打到了脸上!”景翠有些激动的问道。 “大王统领三万禁军,亲赴巴蜀,”景缺回头看向景翠,“以求速攻破秦。” “巴蜀地势险要,樗里疾司马错皆为善战之将,比之大司马亦不逞多让,怎么能速攻?如何速攻?攻的动?”景翠激动的问道,以至于脸色有些涨红。 巴蜀险要的地势就注定了一时半会不可能能一口气吃下来,所以景翠对于熊槐的这个决定,是强烈的反对! 在他看来,这就是瞎搞!放着韩魏贴脸揍不去管,去打秦国? 脑子抽抽了简直是! “这是当下最佳打法了。” 景缺却没有认同景翠的想法,反而道,“大王,竟然也有如川识和计略?看来老夫还是低估了大王啊,本以为大王只是富有远见锐意进取罢了,没成想大王还能运筹帷幄。”到这,景缺竟然呵呵的笑了几声。 “为何?”景翠极为不解。 “若是我们这三万多人回援宛城,再汇合大王的三万人,你觉得能攻破韩军还是魏军?”景缺反问。 “两军合拢便有七万众,禁军悍勇,七万韩军,必不在话下,旬日可破!” “败了韩军,魏军呢?”景缺继续问道。 “自然是先平上蔡叛乱,继而再合景鲤之军攻魏军!” “那你有没有想过,这一来一去,要多少时日?”景缺反问,“七万人是我楚国能挤出来的最大兵力,可是他韩国只能挤出来七万么?” “韩国国弱,却不可觑,当年庞涓能破邯郸却破不了新郑便是佐证,申不害韩昭侯变法遗泽尚在,拉出一支十万之数的甲士不在话下,韩国此番必然是为了全取宛城,”景缺继续道,“我军七万若是驰援鲁关,韩国国内必然会增兵,届时陷入僵持,想走都走不了,别谈转攻魏国了。” “可是……”
“老夫知道你想什么,”景缺转过身来,缓缓道,“当下破局的关键,不在于老夫手中这三万多人,也不在令尹那,更不在郢都那三万人身上。” “那是在?” “在大司马麾下十一万禁军身上。”景缺猛地一拳砸在舆图上,“只有将大司马这十一万禁军从巴蜀秦军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便能汇集主力,以雷霆之势碾压过去!” “何不现在就将大司马那十一万洒回来?”景翠追问道。 明明可以直接抽调回来,但是还要给巴蜀增兵,巴蜀地势险要,秦军主力云集,怎么可能会短时间内就被攻破?这是景翠所不能理解的地方。 “因为巴蜀之重要性,让大王不能现在放弃!”景缺疾声道,“此刻放弃巴蜀,主力回调,秦军主力又云集于此,你觉得秦军会怎么做?” “当然是追击啊!” “症结正是在此!” 景缺将舆图摘下,放在案桌上,随后拿出一根木棍,指着巴蜀,:“巴蜀以东,便是鱼复,若是沿江而下,便能绕过秦楚故边武关,你看看这水路,沿江而下,能到哪?” “鄢陵!?” “鄢陵之后呢?” “郢都!”景翠惊讶的大呼道。 “没错,若是巴蜀主力现在回调,秦军定然会穷追不舍,二十万秦军出巴蜀,便可以沿江而下,直攻郢都!” 其实历史上白起水淹鄢陵攻克郢都,便是走的这条道路,绕过了楚国重兵固守的宛城,自巴蜀东出,沿江而下,先克鄢陵后破郢都,水淹三十万军民。 得蜀即得楚,并不是一句虚言。 作为悍将,景缺看得到这一点。其实,当年他镇守宛城,没少向郢都建议要注意可能来自巴蜀方向的进攻。 不过当时秦国并未渗透进巴蜀,一直在武关跟他进行拉扯,加之东面齐国给的压力太大,所以楚威王选择性忽视了巴蜀。 景翠本就聪慧,经景缺点拨,又岂能不明白这个道理? 不过,景翠还是隐隐有些担忧:“即便郢都三万人进驻巴蜀,巴蜀主力也才十四万,秦军不下十五万,甚至可能有二十万,如何可以速胜。” “所以,大王才会亲赴巴蜀!”景缺斩钉截铁回答道。 景翠大吃一惊,目光从舆图上挪到了景缺身上:“大王这是想……” “以身饵敌!” “大王,好魄力!好胆略!” 景缺目光转向舆图上的鱼复:“收拾收拾,留守五千人驻守商城,余下三万随老夫回防宛城,想来,大王也应该到了鱼复。” …… 鱼复,如景缺所言,熊槐已经到了此处。 三月初的微风没有二月那般寒冷,没有一月那般冷侨,也没有四五月那般炎热,吹在人身上极为舒服。 只可惜,此刻熊槐已经没有心思去享受这和煦的三月春风。 旁边的江水哗啦哗啦的流着,声音盖过了大军前进的声音。 熊槐半靠在王驾上,斜瞥前方的崇山峻岭。 “蜀道,真是难。” 当熊槐踏入到巴蜀之地的时候,身上的压力不由得加重了几成。 巴蜀的楚国禁军人数只有十一万,算上郡兵以及这三万援军顶多也就十五万,而秦军之前有十五万,根据熊槐推测甚至可能有二十万。 偏偏樗里疾还特么是个乌龟,死活不跟出城决战,就搞得楚军很难受。 考虑到了这个问题,熊槐选择了御驾亲征。 正如景缺所言,熊槐之所以要亲征,目的只有一个,那便是用自己引诱秦军出来决战。 熊槐不相信,一个君主,不能够把樗里疾诱惑出来打一场决战! 当然,熊槐也是在赌,樗里疾真要是缩头乌龟,那他也没办法。 无论如何,熊槐都认为,自己必须走这一遭。 正如那句名言: 今不以身饵敌,军无遗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