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北翼交锋(4000字,补昨天) (第2/2页)
军不能从逢侯丑的侧后切入围死他。 当然,此刻他还希望南翼的昭应能够意识到这个问题并且努力将阵线前推遮护逢侯丑侧后,同时还能将秦军赶出冲敌原,若是赶出去的同时能将秦军击溃,那么狭长的谷道将会让秦军自相践踏,重蹈米仓道大败的覆辙。 思索间,昭鱼已经着甲站在一千健锐摧锋甲士阵前。 扯下笠甲,整个人便只有一双眼睛和嘴巴露了出来,透过笠甲,昭鱼清楚的看到在楚军军阵中的秦军军旗。 那,便是他要进攻的方向! “健锐摧锋营!” “在!” “攻!” “哈!” 伴随着健锐摧锋营的齐喝,整个手持巨剑重斧的千人全甲军阵开始向前催动,与之伴随着的,还有那杆黑底银龙纹的战旗! “那是什么?”从魏章这个角度可以清晰看到楚军军阵中的一切,楚军的健锐摧锋营的出现自然也逃不过他的眼睛。 健锐摧锋营的全皆银白色,虽然今没有太阳,却也格外耀眼,谁看都能明白这就是楚军精锐! “应当是前几日左庶长所楚军中的重甲精锐,”副将回道,“左更还望心!” 前几日众人讨论米仓道大战时,司马错便提到了楚军这一支军队的存在。 用司马错的话来,这支军队人皆重甲刀剑不入且悍不畏死! 虽然觉得司马错有些夸大其词,不过魏章对于这支军队也很重视。 “令重甲精锐迎上去!” 吧,又回头看了一眼身侧的一支重甲军队,这支甲士人数很少只有四百人,身上甲胄也与周围甲士格格不入,明眼人一眼便能看得出来这是重甲。四百人,却爆发出来了极为冷冽的杀意。 “锐士,攻!” 这,便是秦军最为精锐的锐士! 很快,四百人向前催动,魏章已经想到了这四百人能够给楚军军阵造成什么样的震动了。 战阵中,原本还在跟楚军迎上来的禁军刀盾手鏖战的重甲精锐接收到来自魏章的命令后立刻退后,在方才攻入军阵中的空隙中结阵,等待着楚军健锐摧锋营的到来。
很快,一杆黑底银龙纹战旗出现在他们视野郑 随后,健锐摧锋营甲士从楚军军阵中突出,当这股秦军看清楚对面楚军的面容时,第一感觉竟然是惊骇! 他们是重甲精锐,但是跟对面的楚军相比,他们身上那些铁甲根本就不够看的! 对面楚军从头到脚几乎全是甲胄,而且是铁甲! “迎战!” 为首将领的一声大喝将他们从惊骇中拉了出来。 全甲如何,铁甲如何,不过就是杀上去费力点,若是能干掉他们当中一个,战后的封赏肯定不会少! 很快,所有秦军甲士脑海中都充斥着这个念头。 二十等爵制,对秦军的战意提高,那可不是一星半点! 刹那间,两支军队狠狠地撞在了一起。 须臾之间,秦军所谓的重甲精锐便被楚军健锐摧锋甲士砍翻在地。 秦军重甲精锐手上的刀剑长戈根本奈何不了楚军身上的重甲,而楚军的重斧重剑能够给秦军重创,特别是重斧,一斧头下去,即便没有穿透秦军身上的甲胄,亦能给秦军造成重创。 秦军不喜用重斧重锤独爱长戈刀盾和弓弩,然而在这种情况下长戈和弓弩根本就施展不开,刀盾对楚军又形成不了什么威胁。 然而,就在秦军重甲精锐即将崩溃之际,一股秦军又自阵中杀穿,这股秦军身上散发出的杀意很快就将正在厮杀的昭鱼吸引。 “靠拢!”不在追杀即将崩溃的秦军重甲精锐,昭鱼提起宝剑,举起右手示意向他靠拢。 很快,正在酣战的甲士立刻向他聚拢并向面前的秦军迎了上去。 甫一交锋,昭鱼便察觉到了不对劲,这股秦军爆发出来的战力要比刚才的秦军重甲精锐高出不少。 不过,昭鱼并没有觉得有什么意外。 精锐对精锐,自古以来就是这个道理。 而他麾下精锐,有一千众。 “攻!” 伴随着昭鱼的一声厉喝,健锐摧锋营甲士立刻收拢结阵,并向前迎杀上去! 酣战间,一股秦军突然出现在了北翼秦军之后。 “是右庶长的援军!”一员亲卫率先发现高呼道。 “好啊!援军来了!”魏章脸上浮现出惊喜之色,而后又回归凌冽,淡淡下令道,“全军压上!” 北翼秦楚鏖战两个时辰,但是双方都留足了兵力在主帅旁边以防万一。 但是,熊槐两万四千人,只留了六千人,而魏章虽然有三万人,但是他必须要留一万人! 问题便在前军!逢侯丑所统帅的楚军推进的太快,纵向已经越过了北翼交战区,这就意味着魏章部侧翼暴露在了逢侯丑面前,而前军和北翼相距不过三四里,一旦逢侯丑或者田忌出兵掩杀而来,那么等待他的只有被包饺子,所以熊槐留足兵力只需要六千人,而他,至少要一万人! 这我就导致交战的秦军只有两万人,而楚军有一万八千,兵力差不大的情况下秦军战力弱于楚军,所以阵线才被一直向后推。 魏章之所以让王龁向他靠拢,就是想把空虚的侧翼填补上好让他能抽调更多的兵力去交战。 不过,现在赢华统帅的两万人上来了,他就不用再寄希望于王龁了,他这一万人,也能迎上去了! 就在这一万人迎上去的时候,锐士跟健锐摧锋营的交锋也落下了帷幕,四百锐士被昭鱼尽歼,一千健锐摧锋营甲士折损近三百人。 交锋不过三刻钟,昭鱼已经气喘吁吁,很难再,身上甲胄已经被汗水浸透。 “退!”看了一眼周围甲士,才发现都已经精疲力竭,没有体力的重甲精锐,造成不了什么威慑力,于是昭鱼下令撤退。 “秦军援军来了。” 站在高台上的熊槐看到了那股越来越近的秦军,心中不由浮现一抹担忧之色。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