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十大财团榜首 (第2/2页)
稳定,以免造成恶意竞争,不可能全部卖给下。 只要是正常人都知道这家公司是靠烧钱发家的,凡是让他们进入的行业,都会掀起一阵腥风血雨。 本来金融体系好不容易才稳定下来,要是他们再搞出烧钱的策略,只怕又要市场动荡。 “康年和恒隆怎么样?”夏鼎基拿出这两家银行,“我认为这两家银行的风险不是很高,只要注资3.5亿港元左右就能盘活。” 话是这么,但现在恒隆银行和康年的烂账很多。 按理来,只要欠债人没死,债务都有可能追回来,可追债务也是一种很耗费时间的事情。 因此要投资的资金和时间都很多,3亿港元只是一个大概的数据。 陈淑蓉预计至少要花5亿港元左右才能盘活。 “如果我们接手的话,这两家银行我们可要更改名字经营。”她道,“要是保持一成不变,那我们的收购也没有任何意义。” 夏鼎基点头,“当然可以,那是你们的权利。” 这两件事情就这么敲定下来。 下午的时候,双方为此召开记者会。
会议上,夏鼎基宣布将香港葵涌6号码头和恒隆、康年两家银行售与下投资。 之所以这么干,主要还是想要拉一个典范,让其他人看看现在还有人看好本地的发展,让市民能够安心,让资本不再外逃。 当李家成看着陈淑蓉与港府官员交换协议书时,他没由来的感觉好像有人在抽自己的气运。 这家公司到底是有多少钱? 不但在上个月港元危机时耗费几十亿港币入手很多企业,现在居然又耗费将近8亿港元的价格买入码头,还投资银校 还真是后生可畏,这手笔也太大了。 而且也意味下的商业版图又增添港口和银校 也意味下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掌控香港饶命脉。 同时下投资的商业版图扩张,也意味着留给他的业务不多了。 不过李家成对银行不是那么看好,毕竟这种机构在任何的金融危机时都是首当其冲,但港口却不一样,只要建好了,基本可以是一本万利。 他现在脑壳很疼,一场港元危机,让他伤筋动骨,每股市上蒸发的钱都是几千万上亿港币,为了稳住股价,他还要出巨资救剩 可下却活得很滋润,因为他们就一家市值不高的传媒集团,随便砸点钱就能拯救。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很大啊。 下接手恒隆、康年银行,以及开发葵涌6号码头的消息在香港引起轩然大波。 各大报纸纷纷报道这一消息。 《明报》:“下投资再次出手,以8亿港币的卖地价购入葵涌6号码头,且还有两家银行,这家成立时间不过三年的公司从体量上已经超过本地的同行,唯有巅峰时期的佳宁可一比。” “然而此时的佳宁已经是过去式的事情,如今他们正深陷与破产和命案中,有人这样评价:香港商业看下,三年之期登巅峰。” 诶,有歪嘴龙王那味儿,三年之期已到…… 《东方日报》《星岛日报》《工商日报》等报纸也刊登这一重大消息。 而《信报》则认为下已经是香港十大财团之榜首,为首的是那个二十岁出头的年轻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