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1980_第373章 金融城的设想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73章 金融城的设想 (第2/2页)

br>
    此前她就已经极有名气,这次来到上海,自然是受到热烈的欢迎和招待。

    寻访老家的亲人,然后谈一谈投资或者是捐助,这是现在港澳商人最流行的一套。

    谁家要是能有个港澳商人,那都是面上有光的事情。

    毕竟大家都很穷,有个出手阔绰的亲戚,好像是很不错。

    1985年,是一个全国各地都在逐渐复苏的年份。

    作为中国曾经最繁华的城市,上海也从沉睡中渐渐苏醒,一些新生的事物、现代化的元素都在上海次第展现。

    尽管大道很宽敞,但马路上车辆不多,显得马路异常宽阔,而且市内的马路上还允许大卡车行驶。

    所以只能看到一些轿车行驶。

    行走在街上的陈淑蓉并非一个人,有自己带的人,还有当地领导安排的人,前呼后拥一大堆。

    现在上海已改革开放,但给人最大的变化大概就是宝钢和与大众合资的事情。

    至于土地如何使用,则还在摸索郑

    土地都是政府划拨、无偿使用,也不能进入市场流通。

    虽然也有土地拿出来给外资盖房子,但当时主要以酒店、饭店为主,土地是“借”给开发商的,15年之后连同土地附着物一起还给政府。

    另外有一部分侨汇房、外汇房,这些房子也比较特殊,买卖都有很大的限制。

    且香港大的地产商并不急于进入内地市场,主要考虑是觉得条件并不完善。

    如果下投资想要在这里做房地产公司,现在还不到时候。

    欢迎会上,陈淑蓉道:“当前的世界已经形成全球化的大趋势,如果中国要在世界经济为舞台占一席之地,用我们董事长的话来,就需要有几个强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去代表中国与世界对话。”

    “美国有纽约、芝加哥、旧金山、洛山矶。欧洲有伦敦、法兰克福,英国国土面积虽然不大,但除了伦敦还有爱丁堡是它的金融中心。”

    她环顾在座的人,“因此以浦东开发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将会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

    “哗啦啦……”现场瞬间响起一片掌声。

    但要怎么做,他们也没个底,因为1号还没有下定决心。

    大家也就是在范围摸索怎么做。

    等陈淑蓉完,领导又发表讲话,对她的到来表示欢迎,也感谢现在回来投资的港澳商人巴拉巴拉。

    虽然任何项目都没谈,不过陈淑蓉先表示下将捐助一千万美金,这些钱将捐助到全市的十所学校里去。

    这个捐助不算多,也不少。

    一下子引得在场的领导好感倍增。

    掌声更是响彻整个现场。

    至于投资的项目,现在整个上海暂时没有什么能够值得下投资的。

    因为土地没放开,至于其他的合资项目也暂时没有专门对口的。

    而且有些公司的合资还要看能带来什么,不是拿钱投资就行,最起码是要能够1 1>2。

    另外最重要的一点也是下不愿现在在投资的。

    那就是现在都是国企,里面的权利错综复杂,而且员工懒散,毛病太多……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