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74章 挑唆者 (第2/3页)
我是初次下场,只是来熟悉一二罢了。 “诗赋如何?” “贞一兄,我前几场没考好。但今日这诗,写景写情,正是我最擅长的,我.….... 年轻的钱起对今日的诗题极有信心,正不知如何形容,与他在聊天的李栖筠、刘长卿却已见到了更多的熟人。 “从一、达夫兄。来,为你们引见,李嘉祐李从一,赵郡李氏,颇有诗名,还有这位“作《燕行歌》的高三十五兄!久仰大名! 杜五郎路过时被高适喊了一声,匆匆打了个招呼,掠过他们,一路跑到薛三娘面前。 他倒还不忘先与柳湘君见礼,之后摸了摸薛家兄弟们的头。 “五郎考得如何?” “考得如何不要紧,中不中听天命便是。” 杜五郎问道:“你们有心事吗?” 薛三娘一听,眼中就黯淡下来,不知这心事该怎么说,不知是该说烦恼阿爷回来,还是说对婚事有了担忧。 “没事的,就是担心你们考不好。” “我们?哦,对了,薛白呢?” 杜五郎回头看了一眼,竟是很容易就找到了薛白,连忙打了招呼。 薛白看到他们,却只是挥手示意让他们先走,他则转身往东面而去。 “又出事了?” 杜五郎敏锐地意识到了不对,连忙追了过去。 道政坊,丰味楼。 薛白一路登上阁楼,杜始匆匆迎了过来。 许是彼此太过心意相通,虽然薛白脸色 一片平静,她却还是问道:“出事了?” “进去说。” 两人的手自然而然牵在一起,之后因见到杜五郎匆匆跟进了院中,两人又自然而然松了手,也不进屋了,凭栏而立着。 “诗题犯忌讳了。”薛白道。 杜始脸色一白,问道:“你弃考了?” “没有。” “怎么能不弃考?!未放榜之前还来得及,我们得让考官销了你的卷子。” 犯忌讳的影响,薛白其实知道,不过感受没那么深。 别说诗题里明明白白出现了父亲的名讳,哪怕只是谐音都算犯忌讳,这放在后世他根本难以理解,那么,犯忌的恶果也是现代人难以理解的。 “弃考只是耽误一年,犯忌讳却要耽误一生的声名与前途,弃考吧。此事,势必有人针对你,做得这般明目张胆,简直找死。”杜始道:“我们弄死此人,明年再博一个状头。 此时杜五郎正在楼梯上跑。 杜始趁这个机会,贴上薛白,柔声安慰道:“没事的,敢挡你路的人,我们除掉。” “无妨,本就是独木桥,有晃动太正常了。” 薛白遂抱了抱杜始,在杜五郎登上楼阁前松开。 “必有人指示崔翘,能说服一个礼部尚书,此人能量很大;圣人允我一个状头,他敢这般公然忤逆,胆子也很大。” “哥奴?李亨?张泗?张汀?” “最好是哥奴,但应该不是。哥奴好几次在我手上吃了亏,不敢在我圣眷正浓的时候对我出手,何况我最近没招惹他。” 杜五郎已赶到一旁,听不懂这些,但也不打扰,就站在一旁把风,以免有人偷听。 “还有几个可能。” 杜始说着,有些嫌他碍事地看了一眼,认真分析。 “那些卖白藤纸、卖集注的商贩背后的势力,你莫小看他们,一张白藤纸可卖至百钱,连朝廷都不堪其价,集注更是世家cao纵科场的利器,有价无市。今科弘农杨氏、赵郡李氏、清河崔氏都是有大量弟子应举。比如你那个朋友李嘉祐,乃名相李峤之后,与崔翘之父崔融皆为‘文章四友’,多少科举入仕的宰相都是他们的门生。你不仅是要一个状元,杨党还要三个名额,还有,元载造势造得太过了。” 元载非常有能力不假,但他在寒门中造声望的手段确实显得有些贪婪,此事打着杨銛的旗号,而谁都知道薛白是杨党的幕府主客,连竹纸都是他造的。 世家望族感受到威胁了,逼着崔翘给薛白,以及杨党一个教训,确是有可能的。或者说,崔翘之所以这么做,有一部分原因是出于这种压力。 “应该不仅如此。”薛白道:“若是如此,不会只针对我,他们会以别的办法把我、以及我们要的三个名额全部罢黜。” “那要看放榜结果才知道,能先让你落榜,就是对投靠杨党的那些寒门士子的一个威慑。” “是。” “还有一个可能,东宫或杂胡想阻止你入仕,问题在于,他们是如何说服崔翘?”杜始思忖着,道:“毕竟是让崔翘忤逆圣意.….” 这句话入耳,薛白心念一动,沉吟道:“若是,没那么忤逆圣意呢?” “圣人已许你一个状头了。” “但并没说过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