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0253 【满足】 (第1/2页)
“韦思礼,感觉到你的肾上腺素再增加,心脏要爆出来了吗这是你的天赋!” 怦怦,怦怦,怦怦。 镜头像心跳一样抖动,对手从背后勒着陈昆的脖子,让他脸红气喘,但是挣脱不开。这时候陈昆猛然双腿屈起,双手反抓着对方的胳膊,像是荡秋千一样,往前高高伸出双腿,借助下落的荡漾力量,强力反扳。 从对手的胯下滑过去,将对方摔了个四仰八叉,自然挣脱出来。 然后一个鲤鱼打挺站起来,高高跃起,左腿甩出去。对手也爬起来,准备格挡,陈昆却忽然变了一个姿势,右腿高高落下,揣在了对方的胸口。 整个动作行云流水,极具观赏效果,整个电影院的人都被这一套动作,看的目瞪口呆。 “啥时候陈昆也这么能打了。” “应该是替身加特效。” “帅啊,太帅了!” 事实上这一套动作,前面的摔人,是取自2013年美国和印尼合拍片《突袭》,后面的踢人,则是来自2013年斯科特.阿金斯主演的《忍者2》,都是万孝脑海里印象非常深刻的拉风武打动作。 放在《通缉令》用来引爆视觉效果。 观众的表现,此起彼伏的尖叫声和惊呼声,就是对这些动作的认可。 “你完蛋了!” 大屏幕上,小轿车侧着翻上半空,慢镜头下的陈昆拖着老长的声音,掏出手枪,对着下面一辆防弹轿车的天窗,砰砰两枪。 “哇!” “太酷了。” “帅惨了!” “我靠,吊炸天啊!” 当陈昆从狙击枪的瞄准镜抬起头,对着大屏幕轻轻地说:“你最近都干了些什么” 屏幕豁然变暗。字幕升起。 “导演:万孝。” “编剧:万孝。” “《通缉令》。” 哗啦啦啦,掌声不是一秒钟两秒钟,也不是稀稀拉拉。而是满场不停息。似乎观众们不这么拍手,不足以表达自己看完电影的激动心情。 “尼玛。中国导演什么时候也能拍出来这样酷的电影了,特效和动作简直逆天了,键盘打人,飞出按键,跟牙齿在一起,虽然老子看不懂英文,感觉就是帅气。从汽车天窗杀人。怎么想出来的,会转圈还会飞过甜甜圈的子弹。还有那个狐狸,好美好酷,笑起来迷死人不偿命啊!” “你这看的算什么。剪了不知道多少镜头,外国版的才叫酷,拳拳到rou,血溅的都哗啦啦的。” “你们夸张了,电影剧情感觉有点扯淡。一路上就是打打杀杀,连爱情戏都没有。” “看的就是场面,就是特效,要个屁的谈情说爱啊。” 现在是2004年年底,还不像未来视效大片扎堆。《通缉令》的场面,几乎可以说放在几年后都一样火爆,现在自然是不得了。《黑客帝国》的子弹时间,就把观众给唬得一愣一愣,何况刺激如《通缉令》。 随着电影在中国的大规模上映,影响力是越来越大。 小青年见面的第一句话就是:“你最近都干了些什么” 然后聊天的内容,就是讨论子弹会不会拐弯,360度子弹转圈能不能实现,超远程狙杀可不可以做到。或者是发哥的戏份太少,杰西卡.阿尔芭太美,陈昆太搓,陈道名太阴沉之类。 一时间,仿佛不去看《通缉令》就是落伍了时光网上,评分迅速突破了5万多条,没有万孝以前执导的几部电影评分那么好,但是也不低了,有8.1分。主要是大部分人都投了四颗星,觉得电影拉风华丽到了装比的境界,但是故事太单薄,看完后记住的就是特效动作场面,没有那么多值得回味的地方。 用时光网用户【寒乙】的话来说:“这种模仿好莱坞的大片就不要纠结剧情的深度性了,毕竟是基于动作表现的嘛,打斗的确很激烈,看过爽罢,不较真。”他就给了四颗星。 “就是就是,看到子弹弧线飞行的时候,差点没蹦起来,好过瘾哦。”【gengxin】也给了四颗星。 “情节三星,画面五星,综合一下……”【坚鸣】也是四颗星。 “看《风声》的时候,觉得万孝模仿好莱坞痕迹太重,看了《通缉令》才知道,万孝已经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虽然没什么营养,还是要支持的!”【g】给了五颗星。 “我能接受子弹拐弯,但是最后的360度自杀,是不是太夸张了”【迷失自我的路】只给了两颗星。 “你能接受子弹拐弯,为什么就不能接受360度转圈呢”【我为龙】反问,他给了五颗星。 “你们只看到了子弹拐弯,我却觉得,里面的近身打斗很帅起啊,尤其是那个跳起来假动作踢人,好酷的说。”【雪龙】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