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四十六章 升平楼之问  (第1/2页)
    这一天的经筵,其实只是温习去年的功课。    主要是《礼记》和李觏的《盱江先生集》。    范纯仁、吕大防等经筵官,先考较了赵煦的《礼记》知识。    现在《礼记》已经讲到了《文王世子》一篇。    而随着范纯仁、吕大防等人的提问,然后再听着赵煦的回答。    无论是伴读们,还是种建中兄弟,都惊讶起来。    因为这实在有些不可思议。    十一岁的官家,居然已经在学礼记。    而且,学习进度是如此之快,又是如此之深。    于是,一个个都认真起来。    特别是种建中兄弟——他们依然有一个考取进士功名的心!    有个进士身份在身上,可以少掉无数麻烦与非议。    等到邓润甫为主,开始问起去年所教《盱江先生文集》后。    所有人都已经惊呆了。    因为这已经涉及了经义之外的东西。    是一代大儒,在圣人五经之外的再阐述。    有些东西,哪怕是他们也听得有些费劲。    可官家却已经能和翰林学士承旨兼侍读邓润甫对答如流了。    于是,所有人的神色都变得肃穆起来。    他们知道了,自己不是来陪小孩子读书的。    搞不好,他们可能跟不上天子的进度!    只是想到这个,无论是章持还是吕好问,都已经严肃起来。    其他几人更是深感压力。    他们知道,他们来当伴读,陪天子读书,怎么着都得能在某个方面,帮到天子;或者在天子心中留下印象。    不然天子长大、成年后,他们和天子之间的关系,就只会是伴读的关系。    根本不可能得到重用!    这一点,他们的家人都已经教过他们了。    同时教了的,还有历代以来的那些宫廷秘事。    那些会要人命的忌讳!    最近的一个忌讳,就是张茂则。    四朝元老,已经升到顶的大貂铛,就这么悄无声息的消失,他曾经的故旧、心腹们,更是一个个的都被打发去了偏远军州,整个大内,张茂则系统的人,几乎是一夜之间就被连根拔起!    知道这个事情的人,哪个不是背脊发凉呢?    所以,这些年轻人迅速端正了态度。    每一个都在这短短时间内,将自己的态度,完全转变。    经筵却在悄然间,走到了尾声。    “陛下圣聪,社稷之幸也!”    邓润甫、范纯仁、吕大防领衔着全体经筵官,再拜称贺。    赵煦便按照传统,一一慰勉经筵官,并宣布在这集英殿赐宴。    天子赐宴,说老实话,菜肴只是好看、丰盛、不难吃而已。    加上要维持御前仪表,所以大多数人都是浅尝即止。    宴席结束,赵煦就放下筷子,在冯景的服侍下,擦干净嘴角,然后对众人道:“诸位爱卿,集英殿后有升平楼……”    “卿等且陪朕登楼一望这大内风光!”    “诺!”群臣集体礼拜。    这是大宋的传统了。    每次天子于集英殿赐宴之后,必率群臣来到集英殿后的升平楼,登高望远。    有些时候,天子还会命随从的大臣,赋御制诗唱和。    写得好的,当场升官也是有可能的。    于是,赵煦便领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