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75章 教朕做事?你算老几?你想死吗?!  (第1/2页)
    在皇帝、百官和儒生的注视之下,严彭祖觉得自己是今日的主角,与当年的董子相比也不遑多让。    于是,越说越自得,越说越放肆。    “昔日董子所提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要禁绝百家之【学】,而非禁绝百家之【术】……”    “儒经和儒术囊括了天下运转的根本之道,所以陛下只要尊儒崇儒,朝堂政事自然可以顺利运转。”    “至于让儒生学百家之术,让官吏考百家之术……”    “恕臣直言进谏,陛下所行的新政,确实有舍本逐末的嫌疑,望陛下三思。”    严彭祖说完之后,又故作姿态地向天子行了一个礼,看似恭敬,实则倨傲。    没想到世间还真的有这样的腐儒,简直是可恶又可笑。    这样毫无作为的腐儒,就应该要扫进历史的垃圾桶中。    但是刘贺没有立刻发怒,他的脸上仍然挂着一缕笑容。    这真挚的笑容让严彭祖产生了一种错觉,他以为天子会立刻下阶相迎,然后君臣二人一同前往温室殿详谈。    再往后,严彭祖将会像公羊学派的先贤董仲舒一样,在朝堂上官运亨通。    但是天子的下一句话却让严彭祖愣住了——也让满堂儒生和朝臣愣住了。    “严公,你算老几?”天子笑眯眯地问道。    “陛、陛下……微臣在家行二,上面还有一位兄长,下面还有一位弟弟。”严彭祖疑惑地回答。    “朕是问你,在这朝堂上,你算老几啊?”    刘贺话音落下的时候,原本和煦的笑容也同时消失了。    堂中所有的人心中一惊,顿时明白了天子的言下之意。    当他们看到天子脸色由晴转阴之后,更是确认了一件事情——天子发怒了。    当事人严彭祖还沉浸在幻想中,仍有些不明所以地看着天子,似乎想要确定什么。    “新政也好,成制也罢……”    “治理朝政有朕思虑谋画,有内阁裨补缺漏,有众卿夙夜cao持,有百官属吏勤恳施用,有言官献言献策……”    “你严彭祖只不过区区一个无品秩无官职的儒生,纵使读得几本儒经,什么时候轮到你在此处大放厥词了?”    “朕刚才明明说了,今日来的都是儒生,讨论的是通行版儒经的事情,不议已经定下的科举制和庠学制!”    “你为何还要多此一举,节外生枝!?”    这几句毫不留情的训斥,终于让严彭祖这个呆头鹅回过神来了,他忽然就感受到了天子之怒的压迫感。    世人不是都说天子有仁君和明君的风范吗?为何今日一开口反倒更像是始皇帝那暴君的做派。    与严彭祖持有着相同疑问和惊愕的,还有堂中的大多数人——似乎风向有一些不一样?    没容严彭祖想清楚该要作何回应,天子的脸上重新浮现了笑容。    只不过这不是赞许的笑,而是嘲弄的笑。    “今日群贤毕至,朕以为严公第一个站出来,必有一番高论……”    “没想到仍然是老生常谈,粗看有几分道理,实际上于国于民百无一利,均是一些陈腐无用的朽木之言。”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仲尼先师的这句话,放在严公的身上再合适不过了!”    “又或者朕未曾看见你有真才实学……但你莫要忘了,博士官狄山那坟头上的树已经合抱粗了!”    天子说完这最后一句话,顿时满堂哗然,眨眼之间,那严彭祖“噗通”一声跪倒在了天子的面前。    狄山可是儒生的最好的“榜样”——用他来给“不能实务”的儒生做前车之鉴,是最有杀伤力的。    当年,匈奴人向孝武皇帝提出和亲的要求。    狄山极力进谏希望孝武皇帝同意,理由是兴兵动武会让百姓困贫;当时的御史大夫张汤讽刺此乃愚儒无知的看法。    而后,狄山则反驳张汤,自认“愚忠“,且贬斥张汤是“诈忠“,更指责张汤处理淮南王刘安谋反案时过于残酷。    当时,张汤作为典型的实干家,正为孝武皇帝所器重,所以狄山指责张汤的言行让孝武皇帝非常不悦。    于是,孝武皇帝和狄山发生了一段非常有趣的对话。    孝武皇帝说:“朕朕派你去治理一个郡,可以让匈奴不犯边吗“    狄山回答:“不能。”    孝武皇帝又问:“那一县呢”    狄山回答:“不能。”    孝武皇帝再问:“那一鄣呢”    狄山害怕地回答:“能。”    于是孝武皇帝当即下令,派狄山去治理边塞上的一个鄣。    仅仅过了一个月,匈奴来犯,狄山无力抵挡,人头落地。    这就是孝武皇帝的高明之处,不与这些空谈的儒生多说一句废话。    让他们自己求仁得仁,求死得死。    狄山的下场是刻入到儒生骨子里的一个教训,没有人不知道其中代表的意思。    只是孝昭皇帝太仁德了,霍光掌权不正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