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49章 王至河内 (第1/2页)
第254章王至河内 白起的奏报仅用两日即送达咸阳。 杨瑞和拿着白起的奏报快步进入秦王宫,他单膝下跪,道:“启奏王!武安君有书来!” “哦?”秦王稷正在批阅奏书,他放下手中的笔,急道:“快拿来!” “唯!” 秦王稷在打开白起的奏书时,手都在颤抖,他不知道这究竟是捷报还是败报。武安君自从征战以来,还未尝一败,这也是秦王坚持要让白起去指挥长平之战的主要原因。秦王稷坚信武安君一定能带领大秦获得胜利,但是他又真的很怕,武安君的一世英名会在长平之战毁于一旦。 八十万对六十万!秦王想起这个可怕的兵力对比,心里就越发慌乱,手也抖的更加厉害。 快速看完了白起的奏报,秦王稷深吸了一口气,像只被抽干了空气似的皮球瘫坐在王座上。 杨瑞和不知战报中的内容,急忙问道:“大王!莫非前线战事不顺?” 秦王稷看了杨瑞和一眼,声音都有些颤抖:“武安君来报,他已经彻底截断联军的退路,80万联军已被武安君分割包围!” 闻听这个消息,杨瑞和不由身躯一震!60万人包围80万!这是难以想象的,纵观古今历史,还从未有人能做到这样的事情! “武安君果然神勇无敌!”杨瑞和这句话脱口而出。 秦王稷正在兴头上也没多想,附和的点零头:“的对!武安君神勇无敌!” “快!派人把应侯给寡人叫来!” 须臾,范睢来,礼毕。 范睢道:“大王,您召臣来,可是长平前线有了消息?” 秦王稷按耐住激动的心,把手中的奏报交给了范睢,“应侯,武安君来报,他在白起已将80万联军分割包围,联军覆灭,指日可待!” 范睢看完白起的奏报,心中先是一喜,联军已被秦军包围,这证明秦国已经取得巨大优势,不出意外,联军的覆灭将成定局。 但马上范睢心中又开始担忧。白起一直不服范睢,两人之间颇多龃龉,假如让白起打赢了这一仗,他在秦王心中的地位将彻底压过自己。 而且白起一直主张要进攻邯郸,要是他成事攻下邯郸灭亡赵国,有了灭国大功后,自己更加不是他的对手! 范睢确实是一个很有才能的人,但他很自私,他不会允许任何人对他的相位产生威胁,白起也不校 “大王!”范睢拱起手道:“武安君能包围80万联军,此乃大王用人有方,睢拜贺大王!” 秦王稷摆了摆手:“这场仗,应侯也有功劳,若不是应侯,武安君怎能轻易夺取故关?” 范睢话音陡然一转,道:“大王!不出意外,联军的覆灭将成定局,然臣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秦王摆手道:“应侯但无妨!” 范睢微微弯腰,朗声道:“武安君在我秦国素有威望,无论是百姓还是军队,都对武安君非常信服,别的不,就光这王宫里,就有不少武安君的旧部!” 秦王听的眉头一皱,脸也一下冷了起来:“应侯,你这么是什么意思?” 范睢不动声色的拱起手道:“武安君在我秦国的地位几乎已是一人之下,荣华富贵更是无人可及,如今武安君无论是地位还是富贵都已是我大秦之冠!臣敢问大王,若是武安君打赢了长平之战,甚至灭亡赵国,大王还能赏赐武安君什么?” 秦之法有功必赏,臣子不能拒绝君王赏赐。白起打赢了长平之战,秦王肯定得封赏他,问题是现在白起已经是赏无可赏加无可加,60万人歼灭80万人,光是这个功劳就堪比灭国大功,秦王又能拿什么来奖赏白起?难不成给他封王? 秦王又联想到武安君在秦国的威望,特别是杨瑞和刚才那一句武安君神勇无敌,更让他感到危险。 白起这么得人心,就连杨瑞和都那么崇拜他,万一打完这一仗,自己无法给他满意的赏赐,白起起了异心,普之下谁能制衡他呢? 秦王把手负在身后,在房间中来回踱了几步,道:“应侯,你以为寡人该如何封赏武安君?” 封赏臣子本来就是君王的责任,秦王根本没必要和范睢商量这种事,秦王有意要封赏白起。言外之意就是要范睢想办法为他去除白起这个威胁。 范睢会意的拱手道:“大王可以在战后封武安君为武安侯,给他加封食邑,再封赏他的儿子白仲,最后让武安君告老回乡安养年!” 秦王稷有些不满的道:“这封赏有些薄吧!” 范睢笑道:“武安君的儿子马上就是您的女婿了。武安君的富贵也已无人能及,除了这些,您就只能分封武安君为王,可是大王也只是王,并非子,若是您分封白起为王,他日武安君有了异心,大王岂非自取祸乱?” 秦王搓了搓手,忐忑不安的在房间中来回走动。 “应侯!你可有办法帮寡人解忧?” 范睢知道秦王稷已对白起生疑,他现在要做的就是加深秦王对白起的忌惮: “大王!武安君打完长平之战,必功盖下,就连昔日的商君也比拟不上,句不好听的,大王就算把昔日孝公给商君的赏赐重新复刻给武安君,也无法……” “够了!”秦王愤怒的打断范睢,道:“应侯只告诉寡人该如何应对就可以了,其余的寡人不想听!” “是!”范睢低下头,一条计策涌上心头:“大王!只要您能让武安君犯些错误,那么他就算打赢了长平之战,也只是将功补过,如此功过相抵,大王还有什么可担心的?” 秦王皱了皱眉头,道:“武安君打完长平之战已经功垂古今,他要犯什么错误才能功过相抵?” “很简单!”范睢来到秦王身侧,沉声道:“杀俘!” 自古以来杀俘不降,即便是秦国,也严禁杀害俘虏,秦之法严禁杀俘冒功。然而秦国在作战时,将士为了多获取首级,大都会将敌军全部斩首,并不会去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