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0154章:罄竹难书张得一,再坑两府苏景明  (第1/2页)
    深夜。    贝州城内,灯火通明。    军贼头目王则带着一众亲信朝东门逃窜而去。    当王则见到“释迦佛捏福图”后,便知大势已去。    然而他刚至东门,便被文彦博带领着一众将士团团围住。    一番搏杀之后,王则被生擒。    不多时。    张得一也被擒住,战斗逐渐进入尾声。    王则作为军贼之首,生擒之后,就地正法实乃便宜了他。    依照常规,当以槛车押送至汴京城,验明正身后,再处以极刑。    至于前贝州知州张得一,若在战乱中被误杀也就罢了。    若未死,需交由中书、御史台同时核审,方能治罪。    毕竟他是士大夫官员。    ……    苏良虽未参战,但却一直远远地瞧着。    这种搏命之战比他想象的更加惨烈。    活着。    除了靠实力外,还要靠几分运气。    他实在无法想象。    如果自己未能以科举入仕,迫于生计压力而从军,那将会是一番什么样的场景。    当下的军伍问题,根本不是多一两名良将能改善的。    大宋势弱,国力不足,民多贫乏,乃生反贼。    欲避免这种杀戮与惨剧,还须得全宋变法,从源头上遏制这些不稳定因素。    ……    天大亮,战事基本结束。    文彦博已命驿兵向汴京、大名府同时通传收复贝州城的消息。    与此同时。    各个地方州郡都开始了抓捕妖党的行动。    ……    正月十五日,贝州城。    城内已趋于平静,但百姓显然无法过一个正常的上元节了。    但庆历八年乃是闰年,又闰在正月,下个月依旧能再过一个上元节。    而此刻。    文彦博和苏良依旧还处在忙碌中。    二人要整理好王则与张得一的罪状,还要拟定出受赏将士的名单。    只有做完这些,二人方能安心回朝。    文彦博和苏良在整理罪状中,最恨的不是军贼王则,而是贝州知州张得一。    张得一奴颜媚骨。    他在被王则抓到后,立即便投降了叛军,每次见到王则,必称大王。    甚至还耐心地为王则讲解称王的礼仪。    其中,王则建国安阳,改元得圣,将居所命名为中京,都是张得一的主意。    此外,城内百姓也对张得一早有怨言,纷纷告状。    苏良总结后,发现竟然有上百条,其罪状完全可以称得上:罄竹难书。    ……    正月十六日,午后。    文彦博收复贝州城的消息传到了汴京城。    赵祯不由得大喜。    文彦博正月初五离京,而今不过十一日,路上还有三日,信件送来又要两日。    也就是说,只用六日便收复了贝州城。    并且,兵贼全歼,百姓伤亡数量极少。    这俨然是一场为大宋禁军士兵找回脸面的大胜仗。    朝堂百官大多都甚是欢喜。    而此刻,枢密院内。    夏竦的案几上摆满了高高的文书。    往昔,夏竦几乎是不看文书的,都交给下面人。    但这一次,他感受到了危机。    平日里,不声不响的文彦博,突然立下如此大的功劳,定然会升迁。    虽然顶替枢密使之位的可能性不大,但已是下一任枢密使的最佳人选。    夏竦顿时生出了危机感。    即使做做样子,他也,免得被枢密院的一些官员说闲话。    ……    正月十七日。    文彦博和苏良带领一众将士,押送着王则、张得一二人返朝。    与此同时,二人已经将提请封赏的将士名单送往了中书省。    这一次,车马走得慢了一些。    历经六日。    在正月二十二日的黄昏,文彦博和苏良终于抵达了汴京城。    刚回城内。    文彦博和苏良便听到一个消息。    中书并未同意批复文彦博所呈递的判处贝州知州张得一死刑的奏疏,而是认为应处以流刑。    官家也有免于其死罪之意。    文彦博当场就恼火了,袖子一捋就想直奔中书省,    他们最后汇总的张得一的罪行还未曾交给中书。    苏良立即拦住了他。    然后给文彦博另外说了一个主意。    文彦博当即会意,脸上露出笑呵呵的表情。    苏良思妻、思儿、思老丈人心切,交接完一些事情后,便直接奔回了家。    ……    翌日,天微微亮。    苏良将唐宛眉白皙的手臂从肩膀处放到被窝内,在其额头轻轻吻了一下后,悄悄起了床。    昨晚折腾得稍微久了一些,唐宛眉睡得非常沉。    随后。    苏良吃完早餐后,便直奔禁中。    二人收复贝州归来,今日自然会有朝会。    垂拱殿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