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天:修道之路  (第1/1页)
    这章记录了我写第八章的经过。    【计划与实施】    写这一章的時候,计划是让饭桶通过道士了解关于修道的事情。    所以,当前面用“断尽过往,重新修炼”铺垫好後,之後饭桶就可以放心大胆地询问了。    至于修道的内容,或者更准确地说,真清宗全清观冯道长会告诉饭桶的内容,大概是在写第三章青水宗众人的時候,定下来的。    在写第三章的時候,我意识到同一门派,他们所使用的法术应该是一致的。而且是根据他们门派的中心思想而来的。    所以那時候就借鉴现有的佛教各宗派,和古代道家思想,搞了一个各个门派的价值观、特色和法门的设定。    当这个框架搭好之後,我发觉描写真清宗的時候就变得容易多了,因为只要根据真清宗几个特点不断发散就能想出来。    这章对话的内容也是如此,非常顺利地就写出来了。    ***    这一章其实最难的地方,是道长用茶比喻的那一段。    为什么忽然要来个比喻?    首先是一个好老师都会用比喻来方便学生理解。    作为道观观主的冯道长,那肯定教过很多小道童,自然会知道用比喻来教学。    另外就是,我写到一半,发觉如果要符合冯道长人设,必然要尽量减少现代词汇,多用类似古文的词语,句式结构也要符合,不能太多复合長句。    这就带来一个问题:这么写读者是很难看懂的……    而且这段内容也比较抽象,读者可能看不懂就弃了。    所以,需要用一个具体的,简单的,直观的東西来做比喻。    为什么用茶?    因为我写第七章的時候,给道长和饭桶只留下了茶……    这也提醒我,以後要么尽力存稿,有问题可以前面改,要不然设定就多写一点,要不然过後需要用到的時候没有伏笔可以发挥。    这也是为什么道长到一半要出去泡茶的原因,因为前面只写了一壶茶……    不过这章写完之後,我反而觉得这样更加真实,因为再聪明的道长也不可能事先知道这个恩人居然连修道都不会,只能在恩人要学习的時候赶紧去准备教学材料……    怎么用茶来比喻?    按照真净宗的中心思想,要表达的应该是:环境改变人领悟天道的能力。
    那么用茶比喻的话,就是环境改变茶。    所以我特地去搜寻了一下关于茶的资料,了解了影响茶的几种因素。    其实还挺多的……譬如说茶的种类,茶树的水土,采茶的時机,中间杀青干燥的过程,泡茶用的水等等等等。    我有想过让两壶茶的茶叶分别来自山上和山下的茶树,借此说明环境改变了茶。    但是这个比喻就没有突出“领悟”这个点,反而像是说某些人天生就无法得道。    而且茶树在山上和山下的区别也太小了,不是很直观。    所以最後选择的水。    井水和矿泉水的区别,接受过一定科学教育的人应该都能理解,主要就是里面溶解的矿物质成分不一样,造成了水质的区别。    然後,“泡茶”这个动作,可以类比于人领悟天道。茶叶是同样的茶叶,但是有的水泡出来香,有的水泡出来苦。    勉强算是一个可以用的比喻吧。    这一章大致就这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