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八十三章 圣旨到 (第2/2页)
天,有惊无险,倒将奴婢给吓坏了。” 张太后:“这次,咱们皇家遇到的可是一百多头啊,现在,只需扔出一块烤鸡,就能让他们自己先打起来。” 说着话,张太后大起声音:“张永,拟两道圣旨。” “是,奴婢这就写。” 自从上次替太康带信写了两道旨意之后,张太后发现张永此人笔头了得,以后遇到动笔的事情都叫他过来侍侯。 “第一道,免去吴世奇长芦盐运代理转运使和扬州推官一职,调任通政司经历。”通政司经历乃是正七品,吴世奇算是平调。 而且,通政司又是个清水衙门,根本就不管事。张太后也知道吴世奇现在的名声都是苏木一手造成的,就让他去那里养老吧。而且,他进通政司,等于苏木进了通政司,张太后对通政司的政务有她自己的考虑,现在先伏一步棋。 “是。”等到张太后的话说完,张永已经将圣旨写好。 “第二道……”张太后迟疑片刻:“至于长芦盐运使司转运使、同知、副使一职,朝议决定。” “朝议……”张永有些迟疑,他本是一个精明之人,如何不知道这圣旨一下,将惹出什么乱子来。 “对,可以叫六部尚书和内阁辅臣先提人选,然后大家讨论,等人选定下来之后,再由吏部发文。” 这就是张太后所抛出的那只烤鸡。 这道圣旨一颁发出来,立即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首先,内阁的刘健就觉得不妥,找来谢迁和李东阳商议。 谢迁话多,先就发了一通牢sao,说长芦盐司转运使、同知、副使三职如此要紧,太后怎么不先同内阁通气就发了旨,而且还是朝议。看情形,免不得有许多麻烦,众说纷纭,百官自己先抓破脸,朝廷体面何在? 刘健担心的事情却是另外一桩,他说,这一议,只怕议到过年也定不下人选。毕竟,盐政权利实在太大,觊觎此职的人不在少数,大家只怕都要相互扯皮。人选定不下来不要紧,这长芦盐司还如何运转? 谢迁悚然而惊,连说是是是,要不,咱们把圣旨退回去,请太后三思。 李东阳却是一笑:“晚了!” 谢迁立即明白过来,如此大事,只怕早已经传遍了京城,根本捂不了盖子。若内阁一意孤行将这到旨意封驳退还,只怕张太后还没说话,百官先就要弹劾内阁。长芦盐司可是个金疙瘩,为官一任,十万雪花银是看得到的。挡人财路,如杀人父母。内阁此举,简直就是得罪了整个官僚集团,可干不得。 刘健:“慈圣太后怎么能这么做呢?” 李东阳笑着抚摩着自己的胡须:“健公,谢公,与其想这些事情,还不如考虑考虑怎么处理接下来如雪片一样飞来的折子吧,咱们可有得累了。” 果然,如李东阳光所想的那样,接下来几日,推荐新任盐司三大当家人的折子就没停地递老。内容不外乎是,某某官员质高行洁,以前在某某位置上又有什么政绩,可派去长芦云云。 反正都是表扬和自我表扬。 内阁三老看了几天折子,只看得头昏眼花。以他们的政治智慧和对朝政的熟悉程度,自然很轻易地看出这些折子归属于什么政治派别,细算下来,超过十个团体卷进这件大事之后。 都是推荐折子还好,反正最后不过是优中选优。 但渐渐的,不和谐音出现了,一道弹劾折子送上来,这回,连言官也卷了进去。不外是弹劾某德行有亏,或者尸位素餐,反正就是抓住一个缺点无限放大,来一个党同伐异。 骂仗一开始,就没有结束的时候。 很快,十个政治团体战成一团,到朝议的时候达到高潮,甚至还有两个吏部的官员当众扭打成一团。 一连朝议了好几回,也没有个结果。 如此一来,吴世奇这个人逐渐淡出了众官的视野,被大家给遗忘了。 言官们弹劾一个吴世奇不过是闲出来的毛病,没事找事,显示存在。如果能够将他给搬倒,也算是能够获取一点小小的名气。 不过,同盐司三大职位的真金白银比起来,这点名声算得了什么? 明朝的官员以门生和同年结成不同的团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如果自己的同年中有人进了盐司,说句难听点的话。将来路过沧州,说一声,同年还不殷勤款待,送上一份象样的盘缠以壮行色。 这可是实实在在的利益,不能退让。 就在百官吵成一团的时候,两个颁旨队伍大张旗鼓地出了京城,直杀沧州。 ://..///37/37148/.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