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解缙死的真不冤枉  (第2/2页)
r>    两人皆是洪武十八年的进士。    黄子澄是会试第一,殿试第三,也就是探花,比齐泰厉害很多。    历来朝堂上,都有同科好友互相帮衬的习惯。    意思就是,同年考中进士的是为一党。    两人一边走,一边小声的聊天。    “齐大人对三爷怎么看?”    黄子澄问道。    他当然也知道锦衣卫。    更知道,皇城内到处都布满了锦衣卫。    不过,只要说的话不是很过火,那便无碍。    这些齐泰也都知道,所以稍作思量后,便说道:“本官也不好说。”    “三爷所说的那些,与我大明当下的国策十分不和。”    “本官也不知道是好还是坏。”    “只是三爷今天的种种,与往日既然不同。”    “这倒是让我有些好奇三爷经历了什么。”    “不过,总的来说,这对我大明应该是一件大好事。”    “皇孙有才,证明我大明后继有人。”    哪怕是在讨论问题,齐泰还是改不了拍马屁的习惯。
    在朱元璋的强压政策下,大明的官员们平日里说话和做事都十分的谨慎。    要不然,生怕哪句话说的不对被锦衣卫听了去,就出现在了皇帝陛下的面前。    齐泰也是在这种情况下养成了随时拍马屁的本事。    “齐大人此言有理!”    黄子澄笑着说道。    他也不傻,相反还很聪明。    不然怎么可能高中探花?    所以,他也明白齐泰为什么会这么说。    两人一边走,一边继续说。    其中大多的话题都和朱允熥有关。    ……    东阁!    朱元璋、朱标、朱允熥、解开、解缙五人在此处。    “乖孙,这位是解开,就是咱给他官,被他给拒绝的那个。”    “这个年轻点的是他儿子解缙。”    “洪武二十一年中的进士。”    “素有神童的称号。”    “他们家还有一个儿子叫解纶,是解缙的哥哥。”    “解纶现在是应天府的教授。”    “兄弟两人是同年的进士,这在当时可是被传为一段佳话。”    朱元璋笑着介绍了一下面前的两人。    解开,朱允熥倒是没怎么听说过,可解缙在后世可是赫赫有名。    主持编纂《永乐大典》,永乐年间官至内阁首辅,位极人臣。    后来因为好直言被忌惮,屡遭贬黜,最后更是被下狱,永乐十三年冬被埋入雪堆冻死。    据说做这件事情的就是当时的锦衣卫指挥使纪纲。    当然了,要是没有朱棣的暗示。    一个小小的锦衣卫指挥使是断然干不出来这样的事情。    总的来说,解缙的一生可谓是精彩至极。    体验过人生的最高峰,也被贬到过人生的最低过。    最后死在冬天的雪中,可谓之悲惨至极。    “皇爷谬赞了!”    “草民没什么学问。”    “岂敢在朝堂上贻笑大方。”    解开很是谦虚的说道。    解缙则是一言不发,对朱元璋的称赞全盘接受。    脸上还很是得意。    看到这,朱允熥也明白了。    解缙死的真不冤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