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我就是大明的剑  (第2/2页)
    朱元璋用手里的如意砸了砸发酸的脖子。    朱允熥说的很直接,“很简单,为了土地,为了粮食,为了我大明的百姓,为了我大明的江山社稷!”    不等刘三吾说话,朱允熥便继续开口。    将刚才对朱元璋说的话,又重复了一遍说给刘三吾。    听完,刘三吾愣住了。    他没想到,一向被读书人视作贫瘠之地的辽东,居然会如此富饶。    这个知识点,触及到了他的知识盲区。    足足过了一盏茶的功夫,刘三吾才缓缓的开口说道:“可即便如此,也不至于将那些人全都杀光。”    “倘若将其教化,日后未必不能成为我大明的一份子。”    “南北朝时期的胡人,最后不也开始学习儒家文化,被我文明所同化。”    “辽东地区也一定可以!”    他十分认可这个观点。    前面就有鲜活的例子,他们可以。    我大明为何不行?    “刘学士所言纵然有理。”    “可,刘学士应当考虑整体的社会环境。”    “南北朝是什么时期?”
    “北方的汉人被屠戮殆尽,两脚羊更是屈辱至极。”    “因此造成了衣冠南渡,造成了南北对峙。”    “双方僵持了几百年,北方胡人建立的政权意识到靠之前那一套无法安定天下。”    “这才开始学习汉文化,学习儒家文化。”    “他们这么做其实只有一个根本原因,坐稳天下!”    “可真的做到了吗?”    “没有!”    “不论是北方还是南方都是朝代更替。”    “最后杨坚统一了南北,建立了大隋朝。”    “无论是隋朝,还是后面的唐朝,其实都有胡人的血统。”    “这就是他们在权力更替的时候经常会出现混乱的原因。”    “我大明则是不同!”    “本身就是一个稳定的朝代。”    “我们需要的是更多的土地,来养活更多的百姓。”    “这样我大明才能更加的强盛。”    “而不是花费时间去教化那些冥顽不化的人。”    “纵然是要教化,眼下也不是最合适的时候,得先杀。”    “把他们杀的胆寒了,杀得彻底的怕了。”    “再教化,再同化,他们就不会再想要反抗。”    朱允熥说出了一整套的理论。    他说的这些不一定对,但眼下却最适合大明。    这也不是他自己所总结出来的办法。    原历史中,清朝入关,就是这么办的,把所有不听话的全都杀了。    扬州十日,嘉定三屠!    让其余的人怕他们,剩下的这些人自然就会乖乖的听话。    “三爷的一番话,恐怕要多造成许多杀孽!”    刘三吾无奈的闭上了眼,长叹了一口气,声音中带着些许颤抖。    他得承认,自己被朱允熥刚才的话给说服了。    刘三吾怎么都不会想到。    自己堂堂翰林学士,竟然会被一个十几岁的孩子给说服。    “杀孽再多又何妨?”    “只要我大明可以传承下去。”    “杀再多的人,发动再多的战争。”    “在我看来都是有意义的!”    “我就是大明的剑,现在是,以后也是!”    朱允熥铿锵有力的说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