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七十章 天玄九式(3) (第1/2页)
天色渐暗,唐靖雨自外面捡了些淋不到的干柴,燃起了一堆柴火,将湿透的衣衫换下来烘烤,心思却在琢磨如何打听失踪的众人的下落。 火势一暗,有人裹着一团风雨进来,唐靖雨留神看去,只见此人铁塔一般强壮的身材,一张蓝靛脸,两道雁翅眉,眉骨极高,一双豹子眼,眼神冷厉,狮鼻阔口,脸上疙疙瘩瘩,模样称得上丑陋。 此人直挺挺站在殿门口,背着一个包裹,湿透的衣衫滴着水,粗大的手里提着一柄阔大的连鞘长刀。 唐靖雨招呼道:“相遇即是有缘,兄台过来一起烤火便好。” 那粗陋的汉子打量了唐靖雨几眼,既不答话,也不客气,腾腾几步过来,顺势将长刀放下,且不管身上的湿衣,一屁股坐了,先摘下包裹,取出一个酒囊和一个油纸包。他把油纸包打开,却是一只油亮喷香的烧鸡。 唐靖雨一天滴水未尽,本来也没甚么,可是见了这香喷喷的烧鸡,肚子却不争气的咕咕叫了起来。那汉子伸手拿起烧鸡,撕下一半,递了过来,唐靖雨伸手接过,猛得咬了一大口,方含糊不清的说道:“多谢兄台。” 那汉子伸手拿起酒囊,拧开了盖子,猛的灌下一大口,浓烈的酒香顿时弥漫开来,一下子唤醒了唐靖雨肚子里的酒虫。唐靖雨猛的嗅了一记,啧啧赞道:“好酒,十八年陈酿的烧刀子,真是好酒!” 那粗陋的汉子目光中闪过一丝暖意,默默的递过酒囊,唐靖雨接过来,猛的喝了一大口,只觉的一柄烧红的刀刃,沿喉咙贯下,接着腹中犹如guntang的火焰,热浪散向全身,通体说不出的舒泰。唐靖雨赞了句“好酒”猛的又灌下一大口,然后递与那汉子。两人你来我往,将满满一袋烧刀子喝得滴酒不剩,那汉子始终不发一言。 这烧刀子性烈如火,后劲十足,唐靖雨酒意上涌倒头睡下,第二日醒来,却不见了那汉子踪影。江湖尽多奇人异士,唐靖雨也不在意,出得殿来,碰到一个狩猎的山野之人,打听了去观音台的路,他疑心是南宫玉弄鬼,所以打算去观音台碰碰运气。 雨后初晴,艳阳高照,丛染的山林,沐浴在晨光里,平添了秀丽。一夜好雨,山涧流水潺潺,山色更添灵气。 拐下一条羊肠小道,前面却是一条碎石砌成的石阶小道,直通峰顶。时辰虽早,小道上赶路的行人却是不少。多是寻常百姓,三三两两,或是提着篮子,或是背着褡裢,或是挑着篓框。偶尔也可见到几个衣着光鲜的公子、花枝招展的小姐,随从家人则提着大包小包。 唐靖雨刚好瞧见一个小伙在道旁歇息,这小伙子粗眉大眼,长相颇周正,穿着一身打满补丁的粗布裤褂,正敞着怀,露出结实的肌rou。身旁搁着一副挑担,两只竹筐塞得满满蹬蹬的,看来是一个挑夫。唐靖雨忙上前打听,这小伙子见唐靖雨提着宝剑,模样帅气,却是一身粗布衣衫,又极为和气,先觉得有三分亲切,他也本是热心肠之人,自是知无不言。原来这峰顶之上有一个雷音寺,方丈广德大师佛法无边,所以每日进香的善男信女络绎不绝。 唐靖雨此时对烧香拜佛可没有兴致,正想打听去观音台的路,一眼瞥见沿石阶走来四人,一男三女,三女在前,中间那绝色佳人乃是多日未见的南宫雁,左边那女人柳眉凤眼,银盆大脸,正是有过一面之缘的方夫人南宫若兰。右边那女子年纪不过二八,一身粉红衣裙,看其打扮大概是南宫雁的丫头。走在最后的正是昨日才远远见过的小温侯方天化。 唐靖雨眼见几人缓缓走近,避之已是不及,急中生智,坐到一旁,将那小伙子担子上放的一顶斗笠,顺手拿过,戴在头上,却将长剑放到身后。还好那小伙子瞧见貌美如花的南宫雁,眼神痴痴呆呆,早已不知身在何处。所以唐靖雨这番小动作他也没有理会,更没有起身要走的意思。 三人并排而行,恰好将小道挤满,有那下山的行人见这四人带刀提剑,相貌非凡,均避过一旁。唐靖雨头戴斗笠,又是一身粗布衣衫,唯一能引人起疑的长剑掩在身后,所以四人徐徐迈过,并无一人留步。南宫雁正同南宫若兰嬉笑,自也留意不到这样一个倚在一个破烂的挑框上的男子。 “若兰姐!”南宫雁笑道:“这雷音寺求的签真的有那么灵验?” 南宫若兰笑道:“那要看你求的甚么签,平常的也就罢了,要是问姻缘,据说灵验异常。你看这上山的香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