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096章】 青岛问题 (第1/2页)
一秒记住【供精彩小说阅读。 第096章青岛问题 这样的风云变幻,日本内部后战胜了反对对德宣战的少数派,于8月17日表对德后通牒,要求日本和国水域的一切德**舰和武装船只完全解除武装,并9月15日前将胶州湾租借地移交日本,由日本战后“移交”给国。 这显然是不折不扣的讹诈,德有关交还胶州湾租借地的方案刚刚出笼,日本就来这么一手,不但国国内舆论大为反弹,就是英国方面也很不满意。国国内舆论自《辛丑条约》以后,一直有亲英、亲美和亲日三个倾向,特别是南方各省,民众对德国的认同并不高。辛亥革命的胜利和秦时竹的上台逐步改变了这一切,德国是第一个打破对华外交封锁并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的国家,德国是第二个退还庚子赔款并用于展国综合国力的国家,德国是对华技术输出多、贷款多且附加条件少的国家,这一切都让德国的形象普通国民大为好转。至于军队就是如此,德国教官严谨、守纪、战术素养较高,一直是国官兵仰慕的对象,国防军俨然有向德国学习的风气,即便是海军,由于德国派出教官并派遣大量工程师参与建造舰艇,原本海军存的亲英势头逐步被扭转,海军也开始崇德。 德第二次联合声明的表对于这种气氛又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民族主义高涨的国民间,主张对德亲善的评论骤然成为舆论主流,不但没有人主张对德宣战以期收回胶州湾,反而强烈要求政府以德关系改善为契机,相机调整与其它各国的关系。虽然报界舆论一致公认要“遵循国际义务,维护条约神圣”。但谁都清楚清政府所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对于国展的危害。德国地让步虽然是时局不利情况下迫不得已的行为,也并没有完全让国恢复平等地位,但毕竟是向着好的方向走出了关键的一步,这让一切有识之士欢欣鼓舞。因为,哪怕当时激进的民族主义分子也没有幻想一夜间废除全部不平等条约和列强平起平坐,德联合声明所达成的成果已大大超过了他们的预期。这种前提下,德国所做出的任何让步,都让国人认为是真正友好地体现。 随着日本对德后通牒的表。原本英国华的民间印象又大打折扣。自民国政府上台以来,英国是唯一一个没有与国建交的大国,也是和国矛盾与障碍多的国家。英联合声明本来能够缓解这一状况,但日本让人始料不及的行动又对英国造成了冲击。民众认为,都是英国搞的鬼,要是没有什么劳什子的英日同盟,没有英国政府那封要求日本出兵地照会,事态不会像现这么恶化。日本固然是虎视眈眈的罪魁祸。英国何尝不是助纣为虐的帮凶呢? 日本对德后通牒的表也成为舆论批判的风口浪尖,一般报纸都认为日本是国革命地资助者,是国革命的同情者,也是国要学习的榜样。但就是这个所谓的资助者、同情者兼榜样露出了狰狞面目,让人不由极为愤慨。《人民日报》表社论指出:“……日本昨日表地后通牒。与其说是为了维护东亚和平,保障国权利和立立场,倒不如说是日本狼子野心的暴露,反映了日本对国领土的觊觎和侵略。这不能不让人愤慨,亦不能不让人奋起抗争!” 遍览所有18日的报纸,都是“抗议”、“愤慨”等字样,要求政府坚决顶住、拒绝日本无礼要求的呼吁占了绝大多数,只有少数一些报纸提出请求英国、美国斡旋以解决日争端。 国政府得悉日本表对德后通牒之后,陆征祥与日本驻华公使日置益进行了紧急会见。 “我奉秦大总统之命,紧急召见贵公使!” “我奉本国政府之命,紧急求见贵总长!” 双方剑拔弩张。上来就是针锋相对。 “请讲!”陆征祥语调冷淡,也不请对方落座,压根没有“请”的意思。 日置益脸上挂着令人恶心的笑容,开始照本宣科:“……为维护东亚和平,保障国政府的立地位,同时履行英日同盟地国际义务,我国政府已向独国政府提交哀的美敦书,要求其国和日本水域的一切军舰和武装船只解除武装。独国贵国胶州湾的权益由我国政府暂时托管。待战争结束之后再行移交。” 陆征祥强压住火气,愤慨地质问道:“我投身外交界这么多年。从来没有听说过如此颠倒是非、混淆黑白的话语。胶州湾是我国既有领土,我国和德国之间的关系调整纯属敝国内政,何时轮得到贵国指手划脚?国政府已一再表示此次战争保持立地位,为何贵国政府提出如此无礼的要求。” “总长阁下,敝国政府认为,如果国就此接收胶州湾,等于与德国联合,自行破坏立……” “胡说,我国政府与德国政府的一切条约都是基于和平目地!” “贵总长不必过于激动,我方只是代管而已,待战争结束后将立即归还贵国!” 陆征祥心想,我要是连你这话也信,我地智商就连三岁小孩都不如,继续质问道,“我倒想问问贵国政府,胶州湾是何国领土?何国拥有主权?” “我国政府坚持认为,国政府如果战争期间收回胶州湾,将是破坏和平、破坏立的行为,将为此付出代价。” “这是讹诈!” “不,这是忠告!” “送客!” 这注定是一次不欢而散地谈话,陆征祥对此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他万万没有想到对方会如此厚颜无耻! 随后召开的内阁会议上,气氛沉闷,人人脸上都带着凝重的神情。听取了陆征祥有关外交交涉的汇报后,秦时竹问道:“诸位对这一问题有何看法和建议?” 进入内阁担任司法总长地梁启超先言:“无论从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