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手护花_第五百五十五章 九鼎的消息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百五十五章 九鼎的消息 (第1/2页)

    是什么,旁人不知道,万凡却是知道一二。

    是春秋时期晋国史官和战国时期魏国史官所作的一部编年体通史,亦称,于西晋咸宁五年被盗墓者不准所发现的编年体史书。

    这书当时被埋藏于魏安釐王的墓里。记录了从夏朝到魏襄王之间的重要历史事件,对研究先秦史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著名学者李学勤先生说:“在研究夏代的年代问题上有其特殊意义,正在于它是现知最早的一套年代学的系统。”

    问题是,这套年代学系统与儒家的纪传体不一样。而且上面的文字太过古老,但记载的内容太过悚然听闻。

    比如尧舜禹汤的禅让,被上面记载的是非常血淋漓。历朝历代儒家皆把此书看作是洪水猛兽,异端邪说,必除之而后快。

    所以,更多的只能被民间私藏。

    左右不过是本说真话的远古历史书,虽然珍贵,但也不是不能找到。穆长春如果仅仅是为了此书,肯定不会大动干戈。

    那肯定就是上面有关的秘密了。

    “到底是什么秘密?”万凡还没说话,陈林又开口了,甚至还有几分迫不及待的意思。

    这个陈林……

    万凡突然想到了什么,陈林的来历,一直都是他自己说的,可有什么佐证?

    有意思,这个人真有意思。

    “被盗的墓是秦时秦武王一脉的王侯。这竹简上记载的不是别的,而是九鼎的下落。”穆千军抛出了个重磅炸弹。

    万凡豁然变色:“秦武王,九鼎?”

    “是的,爷爷的这朋友姓赵,祖上乃是秦武王一脉迁居出来,随始皇封禅泰山时病死途中,于是葬于此地。后人辗转迁徙,最终还是迁居于此地,繁衍生息。”

    “竹简上的内容是被日本人解读出来的,赵爷爷他们只是认为祖宗之地不容打扰。爷爷只是想寻点线索,没想到发现这事。九鼎的下落肯定不能落到日本人手中,他不能不出手。”

    穆千军似乎为穆长春这样的决断而自豪,想想也是,有这样果决忠义的老爷子,怎么能不自豪呢。

    但万凡的脸色变了。他在考虑此事的真假。

    回来以后,关于九鼎,他也查了许多。秦灭周后第二年即把周王室的九鼎西迁咸阳。但到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时,九鼎已不知下落。有人说九鼎沉没在泗水彭城,秦始皇出巡泗水彭城地方,曾派人潜水打捞,结果徒劳无功。

    后来历朝历代,有发现九鼎的,最终都证明不是真正的九鼎。帝王们无奈,只能按照历史记载,重铸九鼎。

    但这样一来,更混淆了真假九鼎,让人无从辨认。武则天和北宋都重铸过,这是有记载的,没记载的就不知道有多少。

    从样子上看,历史上至少存在三套一模一样的九鼎。

    秦家那鼎还不知道真假,如今又冒出这桩事。果然是到了九鼎该出世的时候了么?

    要知道,历史上,秦武王,就因为九鼎闹出过大笑话。

    秦武王生而有神力,自幼身高体壮,勇武好战,喜好跟人比角力,大力士任鄙、乌获、孟贲等人都因此受到重用。

    公元前307年,秦武王出巡周都洛邑时与乌获、孟贲比赛举鼎,结果两目出血,折断胫骨。当天晚上,秦武王因流血过多,气绝而亡,时年二十三岁,周赧王闻报大惊,亲往哭吊。

    秦武王举的就是雍州鼎,而秦武王无子,他死之后,同父异母的弟弟继位,是为秦昭襄王。

    但现在,这里却出现了武王一脉。这是什么鬼?

    要么,是历史记载出了疏漏,要么,就是赵家人在胡说八道。

    但是,一想到,万凡心头不由得冒出一个荒唐的念头,或许,又是政治的龌龊?

    哎,一切都只有等穆长春醒过来才知道。

    “千樱,麻烦你去接下东哥他们。我们就在洞口等你们来。”万凡想了想,做出了决定。

    “等等。万兄弟,我熟知路途,还是我去吧。”陈林毛遂自荐,“这山里岔路多,这位小姐初来乍到,恐怕真分不清。我左右也没帮上多少忙,这跑腿的小事就让我来,也报答一下你们的救命之恩,你看如何?”

    万凡眼一眯:“那就劳烦陈哥了。你早去早回,等回了燕京,我再摆酒重谢你。”

    陈林摆了摆手,取了火把照明,然后就快速的朝着洞外跑去。

    万凡看着他的背影,目送他远去。

    等他走远了,万凡才凑到那中年人身边,一字一句的问:“说说,白莲会和那些日本人,到底是什么来历,有什么勾结!”

    那中年人早被穆千军吓破了胆,没等万凡的拷问手段用上,已经一五一十的将东西全都招了出来。

    他是白莲会旗下一个香主,白莲会,在华夏各省和海外,加一起有三十名香主。这些香主互不统属,平时也不怎么联系。但是,一旦白莲令出现,他们都要听命,否则,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