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商量 (第2/2页)
你放心,和娘夫妻会和和美美的。”王氏说。 “和和美美?”子恒低声道。 对面的杨陵脸色很平静,但是嘴角抽搐了一下。 这是在掩耳盗铃? 这时子恒说:“事情该怎么做,我心里自然有数。” “大郎,你送你娘去休息一下,过后,你来这里一趟。” “嗯!” 大郎就把王氏扶起来,笑着说:“娘,你回去休息一下,这事有我们在,一定是没有事的。” “好好好,这样子娘就放心了。” 看着王氏的样子,杨陵的脸色并不怎么好看。 此刻的他觉得,要是小姑姑遇到这种情况,绝对不会这么做。 一定是想着怎么想办法,治治那一家人。 这一刻,他的想法是无比坚定。 王氏和姑姑相比,就没法比。 云双还是成为姑姑那种类型的女人。 更加令他放心。 这一刻的他,看的很清楚,标榜着贤良淑德的女德,把女人的灵性和创造力都给摧残干净。 只剩下‘贤妻良母’。 而且是带了引号的贤良之人。 要是没有男人在后面支撑住,这种贤妻良母能做什么? 大概就是哭. 或者是找人求救。 就比如说现在的王氏。 杨陵觉得她心里,最大的可能是让女儿忍下去. 大概会说:做媳妇的一般都会吃些苦。 但她们总是比做婆婆的年轻,熬到最后媳妇变成婆。 这样子也就是翻身了。 可是在这个过程中,做媳妇的要经历不少时间的煎熬。 小姑姑曾经说过,在无尽的煎熬下,人的思想常常就此沉沦下去。 她们的心灵,会遭遇严重的考验。 到最后,能够成佛的寥寥无几。 更多的人,变得是整个心灵都扭曲着。 然后找机会发泄出去。 而新一代的受害者就此产生。 如此循环下去。 在小姑姑这种介绍下,杨陵感觉到了很可怕的问题。 更可怕的是,这种情况很普遍。 之所以没有爆发出来。 一是孝道一出,几乎没有人可以抵挡。 二是大家都认同这个价值观。 只是那些脑子不怎么灵活的人,认为唯唯诺诺的妻子不会惹事。 但他们都忘记了一件事。
一旦家庭面临外部压力时,她也没有力量反抗。 她已经被教导成了一棵菟丝花,柔柔弱弱的必须依靠着别人为生。 这时候,根本无法责怪女性的弱势无作为。 既然习惯了唯唯诺诺,自然就不会有自己的主意 在不同时候,长处就是短处。 温和善良的人,大都没有太大的主见。 往往会随波逐流。 也有一些女性在女子无才就是德的论点下,成长起来。 并没有唯唯诺诺。 看上去爽朗大方,为人做事很是讨人喜欢。 但她们也有问题。 她们因为未知,做事时没有什么畏惧之心。 会狂妄自大,最终给自己和自己的家庭惹来天大的危险。 等到知道,也已经晚了。 不是她们愿意找死,而是她们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就是在找死。 比如说放高利贷,比如说包揽讼事。 只要有钱挣,她们就去做。 根本就没有想到自己的所作作为,是触犯了法律法规。 不知道自己是在作恶,很可怕的。 这还是他旁听小姑姑,给女儿云双上课时听来的,这简直就是打开他的新世界。 他发现自己是低估了女性。 小姑姑曾经说过:女人也是人,有自己想法。 尤其是小姑姑还特意点评了,长安侯府的那几个女性主人。 之所以用侯府人做例子。 是因为云双是相对熟悉的人。 好理解。 比如说甄母这个人,她的确是心里有些疼爱云双姐弟。 也会照顾他们两个人。 但是有条件的。 这前提条件就是,他们姐弟两个人,不能损坏侯府的利益。 侯府的孙儿和外孙、外孙女比,老侯夫人心里自然是更加看中孙子。 一旦杨家事,触及侯府的利益。 云双姐弟势必遭到抛弃。 比如说,后来侯府要求拿回一部分嫁妆时,老侯夫人应该是不知道。 但后来一定知道。 她却没有再派人来说一下。 说明她不得不认同儿子们的想法。 即使是带着几分被逼,但最终还是将大宝姐弟两个人抛弃。 在她心里,就是再看重死去的甄氏。 和侯府一家人相比较后,分量就很轻微。 更何况是大宝姐弟。 甄氏要是地下有知,只怕要气哭。 断亲后,如果大宝姐弟有一天发达后,说不定她会后悔。 但现在的她,更明白年纪大的她,也许没有看到杨家发达起来的机会。 干脆就不再想将来,还是先顾好现在。 听了余颖的分析后,云双倒是没有太过伤心。 毕竟她和这个外祖母,一点也不熟。 没有寄托希望,就不会失望。 她整个人更想着看看其他人的情况。 跟着,余颖就分析了一下大宝他们的大舅母。 这人是个继室。 多多少少是有些低人一等。 娘家人就没有拿的出手,都是咸鱼。 再加上嫁进来时嫁妆少,底气更加不足。 这几个条件,搞得她自己在婆母面前没有什么地位。 注定不是受宠的儿媳。 甚至作为长媳,连掌家权也没有拿到。 反而被二房抢走。 听着余颖的分析,云双是有了很大的进步。 就连杨陵都是有所悟,因为他这人一向是不注意什么后宅。 怎么也没有想到这其中,颇有道道。 在看到王氏的表现后,他马上就看出来王氏不靠谱。 才会让子恒的儿子把他亲娘扶回房间里去。 想要和菟丝花商量问题,那是做梦。 她们往往柔弱惯了。 处处要习惯低一头,只会哭哭啼啼的。 有她没她,都一样。 还是他们自己商量一下就好。 “子恒兄,你想好了吗?”杨陵说。 说起来这些年来,子恒和他算是真的好友。 早年他不在京城里,在官场上这些年来,有什么风吹草动都会告知一二。 两个人关系很铁。 要不然,他也不会出头管这事。 而大郎也把王氏送回去,他自己快步回过身来。 杨陵一点他,说:“大郎也坐下听听,以前我总是认为后宅之事,男人不应该管,应该把目光放在大事上。” 对面的父子两个人都是愣了一下,这说法没错啊。 大郎就找了个地方坐下。 他有些不知道该怎么说,他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男人应该是做大事的。 家里的事情都是小事,不必太在意。 亲娘管着就是。 这时候的大郎欲言又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