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兄弟 (第2/2页)
而靳子瑜一直是瞪大眼睛看着海澜兄妹,心里有不少问题,他们是谁?难道是亲爹的私生子? 好在是此时的靳侯爷回过神,就轻咳了一声,说:“瑜哥儿,你应该认识一下,这是你的弟弟、meimei。” 靳子瑜听后,就是一皱眉,他心里有些不怎么高兴,他可不会认什么阿猫阿狗当自己的弟弟和meimei。 而靳侯爷接着介绍说:“子瑜,他们跟着母姓,姓海,这些年一直在外地。” “姓海?”靳子瑜重复了一遍,脸上的神色中带着几分疑问。 跟着他猛地想起来,父亲的确是曾经另有一个妻子,姓海。 这一刻的他,有些警惕地看了一眼站起来的兄妹两个人。 在他内心深处里是一直有些不安的。 他爹和他娘曾经和离过一次。 他作为一个孩子。 即使不懂事,也是好几年活得不怎么舒服。 虽然他爹一直是处处捧着他,但他身边有个天天提点他的薇娘,让他能放心才怪。 后来,又因为余颖插手后,又来一次和离,顺手就把薇娘给弄死,让他在心里带着不安感。 等到他娘再一次嫁过来后,萧氏和他毕竟有着几年的不见,竟然有些隔膜。 而且靳子瑜发现一个问题,自己活得还不如海氏在时过得好。 那时亲爹一直捧着他。 因为萧氏不在。 他就是他的心肝。 还有海氏有钱,可以养活一大家子人。 此外,他平常时,还有自己的堂兄弟一起玩。 但海氏和离后,靳侯爷雷厉风行,侯府几房之间就起了摩擦。 那些堂兄弟们一个个都不和他玩了,吃的、喝的、玩的、用的水准,都在下降。 连亲爹也把心思转走,这一点让靳子瑜是十分失望的,好在是萧氏是他亲娘,不然只怕他恨死萧氏。 后来的他慢慢接受事实,但在心里总是带着一丝丝不舒服,很是有些大逆不道的想法。 他看到海澜兄妹后是有些警惕,他们两个人来做什么?就怕原本就不多的资源分薄。 靳侯爷和萧氏自然看出来勋贵人家,一旦失去了军权,早早晚晚要没落下去。 这也是前面的老侯爷之所以替儿子娶萧氏的原因:萧家是书香人家。
他们是打定主意让自家孩子走科举这一条路,趁着还有点门路。 作为勋贵,想要转型是不太容易的。 文官多是抱团的,对于外来者都是很提防的。 在靳子瑜听说海澜兄妹是他的弟弟meimei时,他是有些警惕的。 海澜自然看出来,有些侧目,这位便宜兄长的心胸不怎么宽广。 其实他之所以上门,一方面是因为不管怎么样,靳侯爷是他们的父亲。 即使他们兄妹现在姓海,但还是靳侯爷的儿女,血脉关系是无法斩断的。 但当初娘亲等于是全部买断他们之间的关系,他们兄妹两个人仅仅只是看看就是。 靳侯爷的养老,自然归靳家人负责。 对于靳子瑜的担心,海澜根本就不放在心上。 他看向靳子瑜:“靳兄,多年不见,还是风采依旧。” 他说话时,带着笑容,看上很亲切,但这个笑容仅仅是一个面具。 对靳子瑜他并没有什么感情,也看不上他的一切,也无意拉近之间的关系。 另外他能感觉出来对方对他们兄妹的警惕,他自然是不会再坐下去。 他们和靳家人不熟,谈了一段时间,说说话,就够了。 靳子瑜听到海澜的话,也听出来他并不怎么打算和他有什么关系,就点点头。 他终于在记忆中想起来一些事情,那个被他们捉弄哭了的孩子,已经是长大成为大人。 他们兄妹两个人都到了京城。 那么海氏是不是也跟着回京城来? 余颖要是知道他的想法,会感觉特别好笑。 京城有啥好玩的? 人多。 当官的比例更多。 还有不少鼻孔朝天的人。 有什么好玩的? 她才不喜欢跪来跪去的地方。 她在外面有着县主的爵位,只有别人跪她,而不是她跪别人。 至于海家兄妹,他们必须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就要遵守这个世界的规则。 她才会让他们进京城赶考,他们的路只能是自己走下去,相信他们会走出自己的路。 海澜也听母亲说过为什么让他们进京城,和靳子瑜打过招呼后,转头对靳侯爷说:“时间已经不早,我们还有事要做,就此告辞。” 靳侯爷看了海澜一眼,孩子已经长大,他这个做父亲的也只能说:“好吧!你们兄妹好好照顾好自己。” 而靳子瑜还没有想出自己要用什么态度,对待海澜兄妹,就发现他们已经打算走人。 心里是松了一口气,这两个人还算是知趣,不打算赖在侯府里。 再说兄妹两个人离开侯府后,就坐在车子上。 两个人开始谈刚才看到的侯府中人。 “兄长,你看出来了吗?那个靳子瑜好像是怕咱们留下来一样。” “看出来了,只能说他想得太多,请我去,我也不去,靳家的人在京城还真的不少。” 虽然他们一个个分家了,但还是在一个族谱里,这一点亲娘早就告诉他们。 “现在还是一个人惹祸,只怕全族人跟着倒霉。”海澜说。 海宁点点头,她对侯府也没有什么好印象。 整个侯府看上去都是暮气沉沉,请她留下,她也不留。 她和一般女孩子比,知道更多的东西。 余颖和她谈过,靳家的人很多,还算是有钱。 他们中不少人纳了不少小妾,嫡的庶的生了不少儿女。 生下来后,只生不养,更加不会教育,大都是游手好闲、好吃懒做的人。 他们一旦缺钱,天知道他们会做什么? 一个不好就是走上邪路。 而当官的,最忌讳宗族里的人搞不清。 就曾经有一位颇有前途的年轻官员,很得皇帝的喜爱。 但因为族里旁支的人搞出人命,他就遭到了弹劾。 就是皇帝想要救他一把,都做不到。 后来他被贬到一个犄角旮旯的地方,再也没有起来。 之所以会有人专门搞他,就是因为他很有可能成为皇帝的心腹。 而另一派人当然不会愿意这种事情发生,自然是抓住一个机会,就猛力打击。 即使算起来,那个年轻人当官后,远离家乡,根本就不可能把远在家乡的家族成员约束好。 这就是一个教训,余颖特意挑出来,给两个孩子讲讲,有猪队友的下场是被人算计。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