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流莺 (第2/2页)
她现在又不是争霸天下,需要什么人效忠,这根本就是犯忌讳。 另外,他的效忠让她想起那个民族的特质。 他们对强者有着无比的崇拜。 在他们看来屈服于强者,并不可悲。 而是一种幸福,他们愿意为强者折腰,就是卑躬屈膝也行。 当然,他们的忠心只是对强者才有。 一旦强者不再强大,必然反叛。 在屈服时,有时又会折腾。 是一个很矛盾的民族。 所以,她可不会收他,即使他有大乾朝的血统。 老虎和猫的故事可是说的很清楚,放一个有可能对大乾朝不敬之心的二五仔在自己身边。 这绝对是找事。 一旦这位打着自己的旗帜找事。 那么,必然对原主的儿女带来不好的影响。 她微微一笑,“我又没有什么宏图大志,并不怎么需要手下。” 易道听后,猛地跪下。 他一直盯着这个女人,她教自己的侍卫很多东西。 而那些东西都是很难得的东西,让他从心里感觉,只有跟上她,才能有更好的前途。 “不,我想着跟着您,这些年来我一直想着活得更好。”最后这句话他是咬着牙说出来的。 余颖听后,没有什么不好的感觉,人活着想要过上好日子没错。 但要看这种好日子是从那里来的? 她这几天也在想该怎么处理易道,放任不管不好,但让他扒上更不好。 就在他犹豫时,发现他竟然找上她,她说:“你坐在那里说话,我不喜欢别人跪来跪去。” 易道闻言,犹豫了一下才坐下,这段时间里,他自然知道这位郡主并不怎么太喜欢跪拜之礼。 他现在能看出来这位县主,并没有什么不高兴的情绪,那么会不会她收下自己? 如果能够学到她的本事,他就有机会成功。 余颖没有看他,慢悠悠地讲起来,“日出国的情况,我倒是知道一些,早在前朝的汉代就和中原有联系,距今一千多年。” “此后,那里一直和中原颇有联系,尤其是到了唐代。” “唐代的中原兵强马壮,作为泱泱大国,对日出国的人是相当友好,让他们进大唐最好的学校学习,甚至一位高僧还特意东渡传播佛法。”
说到这里,余颖停顿了一下。 她看了一眼易道,这个家伙半坐在椅子上,恭恭敬敬地听着。 易道心里是很奇怪的,不知道为什么这位要给他讲述这些历史上的东西。 他一点也不傻,知道余颖的话,绝对不会是无的放矢。 那么,他选择静静地听着。 “唐代的服饰、律法、制度、文字,都影响到了日出国,让他们变得强大起来。” 易道一听,眼睛发亮,他并不怎么了解这些东西,他跟着人也没有讲过,今天一听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 只是这时候的余颖问:“你现在还认为日出国的血统高于大乾朝吗?” “我......” 易道一时间没有想到余颖会问出这句话,他愣住。 在日出国长大的他,一直是以身上大乾朝血统为耻的。 但到了此刻他无法说什么。 合着日出国的各个方面都是带着中原的烙印。 日出国的血统也并不比中原人高贵。 但这个念头和他多年的三观相遇,还是有些薄弱。 他一时间竟然也找不到理由反驳,就是有的话,他也不打算说。 虽然他没有说话,但他心里还是觉得日出国的血统最高贵,但他选择沉默。 “呵!先说说日出国的文字吧,你们的片假名和平假名,分别从我国楷书、和草书的部首演化而来。”余颖淡淡地说。 “说起来我国的先人们,对于日出国,应该是颇有贡献才对,但你们的大名手下人和一些浪人,多次跑到我国烧杀抢掠。” 说到这一刻,余颖眼前仿佛出现了现代史上的一次长达十多年的抗战。 强盗日出国实行的是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 海盗们也是一路上烧杀抢掠。 还真的是一脉相承。 而现在自己眼前就有一个海盗。 余颖感觉到了愤怒,有多少人死在日国侵略中。 易道猛地感觉头上的汗出来,他感觉到了来自余颖身上的杀机。 他一动不敢动,因为他感觉要是自己一动,余颖很有可能宰了自己。 幸而余颖收敛杀机,说:“我这人一般不愿意杀无辜者,要是你那一次没有哭,你已经在鲨鱼的肚子里。” 说到这里,余颖站起来,走到船舷边,看了一眼远方。 极目看去,远处是海天连接。 在这中间,隐隐出现了一个岛屿。 难道那个海盗们藏身之地快到了?余颖眼睛发亮。 她暗中命令旦旦先去看看。 就见飞在半空中的它振翅飞去。 站在她身后的易道,抵着头正陷入沉思中。 “她说这些话的含义是什么?”易道在心里说。 他已经看出来,这位县主大人的想法和普通人不一样。 他的手心在不停地出汗中,他本人实在是着急的很。 虽然到现在,他还没有搞清楚余颖想要说什么。 但他明白这里面一定带着什么含义。 他的脑子在飞速运转着。 想来想去,他终于有些明悟。 脸色就是一变,他猛地抬头看向了余颖。 他的手掌握紧后,又松开,此刻他的手掌满是冷汗。 刚才在余颖起身时,他也跟着站起来。 开口说:“您的意思是说,您不会教给我任何东西。” 说话时,他的声音是极度干涩。 他很绝望。 在本国是花了不少钱财,才学了一点皮毛。 可是那种他认为有本事的人,根本就打不过县主。 可见的,这位县主真的是厉害人物。 只要她张开手,漏点东西就会让他发达。 就在刚才,他知道了更多的历史。 此外根据这些天的经历,让他知道这个女人有真本事。 她能够判断出来好几天的天气,她甚至会教给跟随她的那些侍卫。 他还以为她并不看重这些东西,应该会很容易教给他的。 有了她的那些知识,他一定会成功的。 但前提条件是,余颖愿意教。 然而她不愿意教给他。 刚才那些话里的含义就是她不教。 “为什么?”他问。 听到这么干涩的声音,余颖回头说:“你不知道为什么吗?” “当年我国的先民把自己好东西都教授给了日出国的人,得到是什么回报?把住在海边的大乾子民当成了猪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