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4 (第2/2页)
,寒门士子是万万不及的。自科举创立并实行以来,试题无不是迎合士族而设。所以科举在前朝时期,不但没有达到削弱士族的目的,反而还成了助长士族壮大的罪魁祸。” 秦风恍然大悟:“您是说,咱们可以在试题上作文章?” “没错!” 李世民笑吟吟道:“既然了解了士族的习性与特性,朕怎么可能傻乎乎的学前朝文帝那样出题呢?朕开科取士,取的是能够实实在在为百姓着想,实实在在为百姓做事的官员,而不是整天夸夸其谈之辈!嘿嘿,自命清高、眼高手低、毫无能耐之徒已经够多了,朕看着都心烦。” 能够造福百姓的官员才是好官,也才是百姓需要的官员。当官的人只需拥有治理一方的能耐即可,文章好与不好根本不重要。打个比方来说,孔颖达在文学上的造诣,可以把房玄龄、杜如晦甩开几条大街,可如果让百姓选择谁来当他们的父母官,他们一定会选择立足实际的房杜,而不是文才满天下的孔颖达。因为实干家才是百姓所需要的官员,文章不能当饭吃、当衣服穿,写得再好再名流千秋,在百姓眼中,也不如一粒米重要。 文艺是装点生活乐趣的玩物,可有可无。 但是少吃一餐饭就会饿得浑身难受。 “空谈误国,不要也罢!” 秦风长长的松了口气,道:“为安士族之心,文章、诗词什么的可以保留!但是,考试的内容必须增加、必须多样化,最终,以总分论输赢!”
李世民的神色千变万化,但一双眼睛却逐渐明亮了起来,猛的一拍大腿,笑道:“朕知道如何出题了,比如说:天空为什么会干旱下雨;为什么会有洪涝灾害,出现洪涝又当如何解决,如何将损失减少至最小;又比如说秦朝为何两世而亡;汉武帝北击匈奴时明明大胜,为什么会国力大损;杨广三征高丽为何次次都是大败而归?修运河明明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可天下人为何要反杨广……” 李世民一口气说出了很多个贴近实际与生活的为什么,秦风也是暗自赞叹:不愧是说出“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千古警句的皇帝,果真是处处为国家为百姓做考虑。 在李世民还要继续高谈阔谈的时候,秦风岔嘴道:“您还是别说这么多的为什么了,我可是报名参与文举、武举了呢!再说下去可就泄漏题目了。” 大唐第一个科举的文武状元啊!谁不心动? 秦风同时报了文武二科,野心勃勃的盯着那独一无二的头衔。 李世民为之一怔,道:“你报名了?什么时候的事?” 李世民大是意外:秦风少年成名、文武双全,他以十六之龄当一军之主将,也可谓是前无古人了,其前程一片光明。他参与文武二举,即便是双双第一,官职也不会高于现在。顿时,英明神武的李世民思想上有些凌乱了,弄不懂他又有什么鬼点子。 “您颁布开科取士之际,恰逢虎贲军北上,故而,委托我大哥代为报名,不但是我,连罗通、李业诩、程处默、尉迟宝庆他也一起报了,只不过他们只报了武举。” 李世民哭笑不得:“你这是玩的哪一出啊。” “目的有三!” 秦风伸出三只手指,道:“第一、会天下英豪,测试自己的能耐;第二、给家族、给皇上您争光;第三、让那些说我是懦夫、吃软饭的家伙闭嘴。” “会天下英雄、给家族争光、让人闭嘴不言,朕理解;可是与朕有什么关系呢?” 秦风泰然自若,从容一笑,道:“自科举设立以来,可有皇室中人参与?可有驸马参与?若是我在文举上夺冠,天下人会怎么议论呢?” “自然说皇室人才济济了!” 李氏通过武力夺取天下,一些人误以为李氏是一个满脑肌rou的大家族,皇室子弟不缺人才,但是为了避嫌,不能参与考试。秦风则不同了,他不仅是秦琼的儿子,也是长乐公主的驸马,是半个皇室中人,他参与考试,是为了秦氏长脸,也是代皇室而考。 一旦他在文举中夺冠,不但能给秦氏长脸,而且李氏也与有荣焉。 李世民乐呵呵道:“大唐地大物博、人才济济!武举是真刀真枪的拼杀,你可小心一点!朕还需要你为大唐打拼一辈子呢!” “一辈子?”秦风脸都绿了。 李世民面色一沉,佯怒道:“怎么?莫非你不愿为大唐效力?” “效力是肯定的!不过也不用一辈子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