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0:知遇之恩(4000字大章) (第2/2页)
眉头拧的更紧了些,脚下的步子便也快了些。 等二人一路进到清风殿中,其素上前去,在皇帝耳边回了两句话。 只见皇帝左手微微一扬,旁的什么也没多说。 其素会意,从殿上退下来,领着一众殿内人退了出去,亲自在大殿门口把守着。 万云阳见此情形,便知道皇帝是有十分要紧的事情要单独同他说,心下便更提了两口气上来。 皇帝虚空朝着殿下一字排开的太师椅指了指,示意万云阳坐下回话。 万云阳拱手谢了礼,才挪动步子,往太师椅那头坐了过去。 等他坐下后,皇帝似笑非笑的问道:“你老师近来告假,说是出了年后旧疾复发,如今卧病在床,朕也派了太医去看过,太医回说倒是不怎么要紧,只是要卧床静养,你去看过他了吗?” 万云阳不知道皇帝为什么突然提起他老师来,轻咳了一声:“出了年后政务繁忙,老师这一告假,内阁中好些事儿还要臣来处理,到如今还没抽出空来去看看。” 皇帝哦了一声。 这一声意味深长,可是究竟是喜是怒,万云阳竟也一时分辨不出来。 他正待要问一问,何故突然问起这个。 皇帝那里已经又开了口:“一会儿出了宫,去看看他吧。你不去,只怕有旁人很快就要登门了。” 万云阳愣在了座位上。 皇帝这话分明是意有所指的,可是他指的又是什么? 老师身体抱恙,太医是去看过的,如果皇帝是在怀疑老师装病来躲避眼下的纷争,那么这个顾虑,也早就该打消了啊? 疑惑二字布满了万云阳的脸,他抬头看向宝座上的那抹明黄:“陛下所指的旁人,又是何人?” “何人啊——”皇帝一手托着腮,拉长了尾音,嘴边还噙着笑,看向万云阳,“白启桓,云南,当然,也可能是王芳的部下。” “咚”的一声。 皇帝顺势看向殿下,正好看见万云阳手中的白玉朝板跌落在地。 “万卿,你的东西掉了。” 万云阳惊愕不已,还带着些心悸。
这是什么意思? 不,根本不需要再多做思考。 皇帝在怀疑老师。 他知道王芳几日前就被关了起来,只是关在了那里,他不清楚,也不该过问。 王芳还算是宫里的内臣,要处置,要交办,都是其素和刘光同的事儿,他无权过问,而陛下既然不说,就证明也不想让他插手。 白启桓的事情,他也是多少知道的。 可是这些人、这些事,和老师又有什么联系呢? “万卿,你的东西,不捡起来吗?” 皇帝悠悠吐出一句话,叫万云阳一个激灵,陡然回过神来,忙弯腰下去,将朝板捡了起来。 他下意识的吞了口口水,看向皇帝那里:“陛下的意思是说,老师和甄家,也有瓜葛吗?” 他不敢轻易地用上勾结二字。 这两个字的厉害,他太清楚了。 而且,如果陛下所说的意思是真的,那么他的老师,当朝的首辅,才是陛下对立面上最大的那个敌人。 王芳根本就不算什么,他能在这个时候就被揪出来,说明云南也并没有太将他当做一回事。 而老师呢? 直到事情将要尘埃落定时,陛下才动了心思去怀疑、去揭穿—— 万云阳突然就不敢再想下去了。 皇帝看着他脸色几变,眼底忽而明忽而暗的,就咂了舌:“你觉得呢?” 万云阳险些控制不住自己要站起身来,可是他身形未曾动,就先看到了皇帝眼底的探究。 那样的眼神,如同当头一棒,叫他立时清醒了。 他想做什么?他又能做什么? 陛下生性多疑,他又是公孙睿华最得意的学生—— 皇帝看着他坐回去,反倒笑了:“你怕朕怀疑你,所以不敢替公孙分辨,是吗?” 万云阳脸色一白。 皇帝的话一针见血,他是在害怕,是在替自己担心。 万云阳张了张嘴,可是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皇帝冲他摇了摇头:“其实有的时候,朕也在想,猜忌谁、信任谁,凭的究竟是什么呢?以往朕从没有怀疑过公孙,即使是到了今天,朕仍旧拿不准,也只是心里存了个疑影儿罢了。” 万云阳的声音在喉咙处滚了滚,终究还是发了声出来:“陛下,如果说老……公孙大人和甄籍勾结,那他又为了什么呢?当朝的首辅阁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何苦要自掘坟墓呢?公孙大人是两朝老臣了,他没道理做这样的事情的。” “所以朕也很怀疑,可是万卿——”皇帝拖了拖音,“这几年,朕辛苦布局,要开辟一个新的朝堂格局出来,公孙不会看不出来。内阁之中,朕这样抬举你,早晚有一天他地位是保不住的。搭上云南这条线,对他未必没有好处。” 万云阳听了这些,就什么也说不出来了。 自古以来,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是为至忠尽忠。 如果公孙睿华真的是为了自己的首辅地位,暗地里和云南勾结上,这就是不忠。 可是他会吗? 万云阳有些犹豫起来。 他能有今天,还是全靠老师一手提拔。 纵然陛下有心抬举他,可是当年若不是老师,他又如何入了陛下的眼呢? 知遇之恩,永生难忘。 可是今日,陛下说出这番话,他却一个字也没办法替老师做分辨。 万云阳的脸色更白了些:“那陛下希望臣做什么?” “朕说了,”皇帝丢出这三个字,眼风向殿下扫过去,最终目光还是落在了万云阳的身上,“公孙府,你不去拜访,只怕别的人就要登门了。” 万云阳心里咯噔一声,终于明白了皇帝召见他的用意。 老师对他是不会设防的,陛下是要他利用这份信任,是公孙府一探虚实。 也许得不到想要的,可蛛丝马迹,总会有迹可循。 万云阳藏在官服下的手,下意识的攥成了拳,而后是一言不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