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338:袒露心迹(4000大章发糖) (第1/2页)
也许是崔旻周身寒意逼人,而他的杀意和愤怒又毫不收敛,这一切,都让李逸感到心惊。 陛下显然没有打算要置薛万贺于死地,他只是想把薛万贺关起来,彻底的绝了薛家的后路而已。 如果说薛成娇死在这里,他没法子跟陛下交代的话,那同样的,薛万贺要是折在崔旻的手里,他可一样没法交代。 再说了,他的刑部成了什么地方了? 因如此想,他便挪动了脚步近前去,拉了崔旻一把:“眼下也不是逞凶的时候,县主的身子才是最要紧的。” 李逸拿捏的很对。 跟崔旻说别的,也许都不会有用。 他这会儿杀人的心都有了,还会听旁人三言两语的劝和? 只有薛成娇的事情能触动他。 果然,崔旻回过头,看了一眼还半躺在地上的薛成娇,眉头皱了皱,往她身旁走过去。 待走近时,他稍稍弯腰,把人从地上扶了起来。 薛成娇是双腿发软的。 倒不是说薛万贺真的如何伤了她,只是那样的惊吓可怕极了。 她只有过一次这样的经历,那就是被崔瑛推下水时。 深潭里的水没了顶,压迫着她,她不能呼救,也不能呼吸,只能慢慢地感受着自己的意识涣散,身上所有的力气都被抽走了。 后来津县被下药,当时她是并不知情的,还是孙娘子来了之后,她才知道,自己离鬼门关仅仅一步之遥而已。 然则那种感触,却远没有这样来的震感。 薛成娇一张小脸毫无血色,整个人虚弱无力。 崔旻不好直接伸手去抱她,于是朝着燕桑丢了个眼色过去。 燕桑立时就会意了,便让薛成娇顺势半靠在自己的身上。 二人扶着她在软榻上坐下去,燕桑又取了软垫子给她靠在身后。 薛成娇上惊魂未定,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李逸歪着头想了会儿,步上前去,和声问她:“县主可否告知本官,方才这屋中,究竟发生了什么?” 其实这个事儿,要是放在从前,都已经闹到了这个地步,薛万贺是自知已经没有回旋的余地了的。 他想跟薛成娇继续交涉,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便且不提薛成娇自个儿愿意不愿意,就只说高孝礼和崔旻,也是绝对不会答应的。 所以李逸这个话问出来,薛万贺一定会在第一时间给薛成娇扣一顶帽子下去。 这件事情,不管是谁理亏,他先动了手,再加上薛成娇是晚辈,又还是个孩子,那就已经全都是他的错了。 更何况,原本就是他不占理。 他之所以动手,是因为恼羞成怒而已。 可是眼下薛万贺却紧抿双唇,一双眼睛盯着崔旻,一个字也没说。 为什么? 他是怕了。 数年之前,高孝礼也曾提佩剑上门要诛他。 可是他心里清楚的很,高孝礼那是在吓唬他、威胁他,是要他今后别再去找大嫂的麻烦,更不要再惦记大嫂手上的那份家业。 但是如今,他差点杀了薛成娇,崔旻的杀意,不是在跟他闹着玩的。 崔旻想杀了他——毫不掩藏。 对于薛万贺突如其来的沉默,薛成娇稍感吃惊。 她抬头看向薛万贺,却很快就发现了问题的所在。 薛万贺的手是握成了拳头死死的攥着的,他的双鬓还有冷汗在往下冒。 这样的状态和表现,是在害怕。 薛成娇顺着他的目光看过去,才发觉他一直在看崔旻。 于是她心中冷笑了一声,就先开了口。 可是话还没说出来,就先咳嗽了起来。 被人卡过的喉咙,隐隐作痛,想要说话,就会牵动喉咙,那种痛感就更重了一些。 崔旻听不得她咳嗽,蹙了眉往圆桌那里走了两步,伸手倒了杯水,很快便又回到她身旁,把霁红釉的小杯递了过去。 薛成娇也不跟他推脱,接下小杯一饮而尽,才觉得喉咙处那种灼烧的痛感稍稍减轻。 然后她淡声说道:“二叔说我勾结朝城,霍乱朝纲。” 她此言一出,不要说是李逸,就连薛万贺自己,都是大吃一惊。 这丫头是什么路子? 这句话,她怎么敢说给李逸听? 李逸眉心微挑:“怎么说?” 薛成娇一个劲儿的摇头,哽咽道:“二叔一心以为,他这次被陛下拿住,是我勾结了刘提督,暗地里拿了他的把柄,告到了御前去。所以他觉得,是我勾结朝臣,乱了规矩。” 听到这里,李逸就连啧了两声:“县主请继续说。” 薛成娇抿唇,玉手在脖子那里揉了揉:“后来二叔拿这个威胁我,说他自知前程尽毁,但希望我能将保定府的婶子和堂兄养起来,不然的话他就要把这事儿告诉李大人,要叫我舅舅和姨父都吃不了兜着走。” 崔旻脸色一黑。 薛万贺却已经叫嚣着跳了起来:“你这个畜生!我几时说过这样的话!” 薛成娇闻言,便又是一阵剧烈的咳嗽,直咳的崔旻的心都揪到了一起去。 人嘛,都有个先入为主的想法。 就算如李逸这样为官多载的人,也不例外。 如果没有之前发生的那一幕,也许薛万贺和薛成娇的话,他各听一半,真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他自己心里也会慢慢的琢磨,细细的盘算。 可是那一幕太让人震撼,再加上薛成娇又始终端的娇弱。 反观薛万贺呢? 纨绔子弟这四个字扣在他身上,实在叫李逸对他提不起什么好感来。 于是李逸冲着薛万贺摇了摇头:“本官是在问县主,况且……”他稍顿了顿,“你的这个言辞,怕是不大妥当吧?” 他语调清冷的厉害,薛万贺便是再糊涂,也知道事情不太妙了。 薛成娇那里小.嘴撇了撇:“二叔不肯承认,我也不好说什么,”她说着,吸了吸鼻头,连带着肩膀都颤了颤,才继续道,“可是李大人知道,我父母双亡,得陛下垂怜,又念着我父亲忠义,才抬了我一个县主的衔儿。这次若不是为着我表姐出嫁,我也不会住到县主府来。” 她说罢,抿了抿唇,看向李逸。 李逸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