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七章 毒 蛇(上) (第2/2页)
王锐和孙传庭闻言不由得对望了一眼,各自点了点头。他们不仅是感到李明博分析的有道理,更为他年纪轻轻便思维缜密而高兴。加以时日,这个年轻人必堪能大用! 李明博见自己的话得到了他二人的首肯,精神不由得大振,整理了一下思路继续说道:“因此以明博愚见,眼下我们可以将计就计,令对方以为其jianian计已然得逞而警惕心略有懈怠。同时内紧外松,除了封锁城门严密盘查之外,在城中不展开搜捕,而是像上次对付雷家那样,暗中命所有甲长密切注意本片之内有无外来人走动、藏匿的迹象,并许以重赏,相信很快就会有线索!这是明博的一点浅见,不知督公和孙大人以为如何?” 孙传庭哈哈一笑,点了点头说道:“明博此计看上去似乎平平无奇,却是现下最好的办法了。我看除了甲长之外,还要动用起各江湖势力来。像打探这种消息,他们远比官府的耳目灵通!” 李明博连忙说道:“不错,还是孙大人考虑的周全!” 王锐闻言也是暗暗点头,心说这个办法和现代的查案方法差不多,都是主要依靠群众的力量外加特殊渠道的灵通消息,只是缺少像电视、网络、报纸这种有力大众传媒的支持罢了。 这早已经被证明是十分有效的办法,不过在古代却极少会用。原因很简单,这个时代官府与老百姓的关系和现代相比截然不同。李明博能想到这个办法看似简单,其实其思维可以说是十分活跃。 他一边想着,一边微笑点头道:“我看这办法也是使得,既是这样,那我们就依此计而行!”
众人也都纷纷点头没有异议,接下来又商讨了半天细节,王锐将各人的任务分派下去。 紧接着王锐又赶回了皇宫,向小皇帝汇报情况,同时要求得他的配合。 此时朱由检刚好已将刘宗周“摆平”,眼见王锐回转而来十分高兴,当下笑着将适才的经过说了一遍。 王锐早料到了必是这样的结果,忍不住暗暗叹了口气。说实话刘宗周的确算得上是一个忠臣、直臣,只是过于迂腐了些,身上古代文人士子的那种积弊习气太浓。他此番为了教训一下那些言官,也只好将老刘同志当作了牺牲品。不过自己的手段可是有点阴损,因此亦没什么可沾沾自喜的。老刘现在差不多称得上是当代道学的扛鼎人物,这一次遭此大辱。估计其后半辈子都会有心理阴影,恐怕再难翻得过身来了。 暗自感慨了一番后,他也将刚才定下的方法对小皇帝说了一遍,当然还需要其配合再演一场戏。 朱由检自然没有任何异议,痛快点头答应下来。 第二天,宫里就传出了消息,说是左都御史刘宗周牵头,都察院的十二御史联名弹劾威国公王锐,根据自然就是那流言。虽说现在流言还未经过证实,但是都察院御史有闻风而劾之权,也没什么好奇怪的。 朝中上下本来就都对流言非常好奇,但却被阁部硬生生压下。此刻一听到这个消息,自是又引起了一阵轰动。左都御史弹劾威国公?那当然会是一场好戏! 可是当一众官员想要进一步探听情况时,却再无法从皇宫、阁部和都察院那里得到任何消息,甚至连刘宗周与十二御史俱是集体消失,连人都找不着了。 这一下百官们更是纷纷猜疑起来,一时间各种流言传遍了朝野。自从铲除了阉党后,朝中一直是一派平和的景象,还从未如此乱过。而皇帝、阁部和王锐都沉默无声,似乎对这混乱视而不见。 第三天,小皇帝终于有了圣谕,命王锐上折奏辩。 当天晚些时候,据说威国公的奏辩折子递进了宫里。小皇帝看后却不满意,又给打了回来。 第四天,阁臣钱龙锡和温体仁也开始发难,上折附和都察院,请求皇帝降罪王锐,给群臣和百姓一个交代。王锐却则没再上折奏辩,而是躲在府中不出,似乎在筹划对策,形势不禁变得更加混乱。 百官们也越来越迷惑了,心想难道阁部连同都察院这是要联手挑战王锐的权威么?怎么事先毫无半点征兆?也未听说其联络各自的势力呢?这事情来的未免太突兀了。形势难明之下,众人纷纷抱定了坐壁上观的态度,静观事情的发展。 这一切当然都是王锐一手导演的好戏了,他躲在府中可不是在谋划对付阁部和都察院,而是暗中主持着网“大鱼”的行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