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卷 浴血鏖战 第十八章 初为人父(第三更)  (第1/2页)
    虽然说服了卫延年与白佑彬,但是在具体的安排上,仍然出了很多的问题。该章节由网友上传,网特此申明    当时,卫延年与白佑彬都倾向于在年后才向第四舰队派遣快战列舰,如此一来,就可以将修复之后的那四艘快战列舰派遣过去,而不用从现在的太平洋舰队里抽调兵力。只是,陈锦宽更倾向于直接从太平洋战场上抽调一支舰队过去,而这么做的理由也很简单:争取在狮级战列舰建成服役之前,与德国意大利海军联手动一次战略进攻,达到消耗英国海军兵力的目的。    接下来的几天里,三人都在商讨相关的事情。    显然,刚刚服役的四艘省级战列舰都得留在太平洋。先是这四艘战列舰的训练工作还未结束,没有形成完备的战斗力,无法满足远征作战的要求。其次是这四艘战列舰采用了大量的新式设备,而且其排水量过了直布罗陀港内最大船坞的承载能力,在大西洋上难以得到良好的维护。最后就是这四艘战列舰是留着对付美国海军的四艘衣阿华级战列舰的,也就必须留下来。    如此一来,就只能抽调第3舰队,或第32舰队。    从个人感情上,白佑彬更倾向于抽调第32舰队。毕竟,蓝凌波需要更多的锻炼机会,而他留在太平洋战场上,既要受到白佑彬的压制,还要受到郑恩博的限制,很难有出头之日,更难以获得足够的成长机会。    可是,从大局上考虑,白佑彬又知道应该派第31舰队过去。毕竟,大西洋上的战斗直接关系到了太平洋上的战略平衡,如果蓝凌波在大西洋上搞砸了,最终还得有人去给他擦,而这对蓝凌波的个人展也没有任何好处。    可以说。当时选的不是舰队,而是舰队指挥官。    郑恩博已经在实战中证明了自己的能力,也证明了其作为舰队指挥官的优良素质。只是,现在西南太平洋上的战斗非常吃紧,在哈尔西地威胁下,几乎没有人能够顶替郑恩博。如此一来。就不能派郑恩博去第四舰队。    白佑彬也不可能去第四舰队,他还要留在第一舰队,而且很有可能成为第一舰队司令官。    蓝凌波就不用考虑了,至少陈锦宽从来没有想过让蓝凌波率领舰队到北大西洋上去挑战英国皇家海军。    十二月七日。陈锦宽做出了一个极为大胆地决定。    提拔前第11舰队作战参谋杨定方为第11舰队指挥官。蓝凌波调回海军总参谋部。由杨定方率领第11舰队奔赴大西洋。听从第四舰队司令官钟长生中将地指挥。    表面上。陈锦宽把四艘快战列舰交给了刚刚提拔起来地杨定方准将。实际上。却是让钟长生负责指挥。显然。这是陈锦宽大胆用人地直接体现。从客观地角度讲。杨定方确实有足够地能力担任舰队指挥官。其之前就是战列舰地舰长。随后由在舰队内兼任作战参谋。随同白佑彬打过几次漂亮地海战。并且取得了不错地战绩。与蓝凌波相比。杨定方地实战经验更为丰富。而他缺少地就是一些人气。让他与钟长生配合。正好弥补了这一缺点。毕竟。当时钟长生是帝国三大舰队司令官之一。即便只是海军中将。其能力与地位都不比江洪波差多少。    对元帅地这一安排。卫延年与白佑彬都没有提出反对意见。    在卫延年看来。钟长生能够在大西洋上玩转第四舰队。就有能力指挥第43舰队。另外。钟长生与意大利德国海军将领有着密切地联系。由其组织战略进攻。自然是再合适不过了。    在白佑彬看来。杨定方也是他地部下。如果杨定方能够得到机会。不但能够成为帝国海军新地舰队指挥官。对提高白佑彬在海军中地地位也大有帮助。另外。杨定方也确实应该获得这样地机会。作为一名从战列舰舰长地位置上走出来地海军将领。他迟早都会成为舰队指挥官    随后,卫延年按照陈锦宽的意思,对海军的编制做了调整。    新服役的四艘省级战列舰组编为新的第11舰队。由白佑彬直接指挥。其参谋班子也是前第12舰队的那批军官。    按照卫延年的说法,如果白佑彬能够率领第11舰队在太平洋上再立战功。陈锦宽元帅就会保举他为第一舰队司令官,从而让江洪波专心负责战区事务。也就是说,这是白佑彬成为真正地舰队司令官所要接受的最后一次考验。    在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