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浪_第十一卷 战略转折 第八章 变化因素(第三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一卷 战略转折 第八章 变化因素(第三更) (第1/2页)

    因为没有太多的时间理顺第四舰队的人事关系,所以白佑彬将第四舰队参谋部的军官都留给了钟长生,只身去了武宗号战列舰,并且由前第11舰队参谋部的军官充当他的副手,其中就包括了第43舰队指挥官杨定方。该章节由网友上传,网特此申明

    考虑到杨定方现在的身份,在上舰之后,白佑彬就明确了态度。他只负责二支作战舰队的联合指挥事宜,第43舰队的战术指挥仍然由杨定方全权负责。当然,在与敌人遭遇之前,第4舰队仍然得听白佑彬的命令。即便在战斗之中,为了确保歼灭敌人,白佑彬随时都可以收回指挥权。

    漆黑的海面上,排成一字长龙的四艘战列舰劈波斩浪,以二十四节的度向西而去。

    海浪扑打在舰体上,出了哗哗的声响。每隔几分钟,相邻的两艘战舰就会用聚光灯出询问信号。

    随着一阵阵清凉的海风迎面刮过,白佑彬的心情也渐渐平静了下来。

    第43舰队的四艘皇帝级乙型战列舰在离开太平洋之前,都在狮城进行过小范围的改进。因为狮城没有相关的基础设备,所以没有按照计划换装七十二年型主炮。当时,在太平洋上作战的另外几艘皇帝级乙型战列舰都利用维修的机会更换了主炮,使其主炮威力提高到了省级战列舰的水平。

    当然,对付英国海军的战列舰,六十七年型舰炮也足够了。

    相对而言,英国海军的战列舰更加偏重度,在防护方面一直不如美国海军的战列舰。这也是由英国海军的战术任务,以及作战特点决定的。

    大部分时候,英国海军的主要任务就是对付德国海军。

    为了能够及时拦截从波罗的海杀出来的德国舰队,英国海军的战列舰必须具备优秀地度性能。另外,德国海军战列舰的性能并不是很先进,所以英国战列舰对防护的要求并不是很高。甚至对火力的要求也不是很高。

    拿俾斯麦级战列舰来说,其标准排水量朝过了四万吨,满载排水量过了五万吨,比皇帝级乙型战列舰还要大得多,但是其度仅有二十九节;主炮也只有八门三百八十二毫米舰炮,不管是在火力密度还是穿甲能力方面。都远不如皇帝级乙型战列舰;其装甲防护更为糟糕,因为采用了已经严重过时的全面防护概念,要求舰队所有部位都能抵挡六英寸穿甲弹,结果其重点部位的防御连长江级都比不上。更要名地是,俾斯麦级的水平装甲甲板采用的是已经被各国所抛弃的穹甲结构,这不能不说是非常严重的设计缺陷。

    当时。很多人都认为俾斯麦级不是战列舰。而是用于执行破交任务地级装甲舰。

    这一说法也不是没有道理。不然为什么要采用只对轻巡洋舰与驱逐舰有防护意义地全面防护设计呢

    在俾斯麦号参加地唯一一场海战中。其防护问题就暴露无疑。

    乔治五世号从万米外打来地一枚十四英寸穿甲弹就贯穿了其油舱外地装甲。导致燃油泄露。另外一枚十四英寸穿甲弹则打中了其舵舱。导致舵机受损。转向能力严重下降。最终迫使其结束作战行动。逃往威廉港。

    在同样地情况下。十四英寸穿甲弹对皇帝级乙型战列舰几乎没有威胁。

    当然。德国海军地三百八十二毫米舰炮能够打穿英国战列舰地装甲。那么皇帝级乙型战列舰地四百毫米舰炮就能更加轻而易举地干掉英国战列舰。按照最保守地估计。四百毫米穿甲弹能够在全射程范围内打穿伊丽莎白女王级地装甲。即便英国海军加强了其防护。特别是水平装甲地厚度。其避弹区地范围也不到三千米。虽然前卫级是英国海军最新式地战列舰。但是从白佑彬获得地情报来看。这种战列舰地防护能力相当糟糕。其水平装甲地最大厚度仅一百六十毫米。倾斜设置地主装甲带厚度仅三百五十六毫米。其防护能力仅比乔治五世级稍微好一点。并没有实质性地提高。而乔治五世级地防护性能也只比伊丽莎白女王级提高了大概百分之一十五。因此。皇帝级乙型战列舰地主炮对前卫级地威胁仍然非常巨大。

    其实,最重要的还是英国海军战列舰在防护设计上的观念有问题。

    英国海军更为重视主装甲带地厚度。而不是水平装甲的厚度。这也是由北大西洋上的实际情况决定的。即便在雷达出现之后,也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