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四章 历史的古桥 (第1/2页)
在没见到王献臣之前刘瑾心里是有些得意的,他认为这是个美差。 甭管这王御史背后是谁,如果是李东阳,那正好,罪名就是现成的,也不用费心去网罗了,顺便拉上李东阳,立马就能一锅端。那他刘瑾真的可就独揽朝纲了。 如果不是,那也没问题,把柄在自己手里,自己的“八虎”变成“九虎”,加个当朝御史在里面也不寒碜。到时候要泼泼脏水、传点对头流言蜚语的也方便。 这么想着,刘瑾趾高气昂的见了王献臣,奉皇帝口谕那就是天使,照他想来无论王献臣是上述哪一种,见了自己都该恭恭谨谨、胆战心惊。却没想到,王献臣见了刘瑾破口就骂。 这把刘瑾给整的不会了,不是,你王献臣的把柄在咱家手里啊?虽然说这收受贿赂什么的在皇帝眼里根本就不是个事,但拎出来往东厂一塞,抄家灭族的也就是一句话的事。 刘瑾被骂地气笑了,若是此刻他一气之下把人投进东厂了,这事情大概也就结束了。可他转念一想,话本里说了事出反常必有妖!谨慎起见,他默不作声的回去让人查了查。 以东厂的能耐很快就查清了,这王献臣确实有些东西。他是从苏州来京城当官的,在这京城也没什么人脉,并非李东阳一系的人,就是个独立独行的言官。说他收受贿赂并非诬告,确有其事。 到这里还没什么问题,得罪他九千岁,拉出去砍了就是了,可麻烦就麻烦在还有一批美女。美女他确实也收了,但不在王献臣府上,如今一个个都在后宫呆着,等着皇帝临幸呢。 要说这群大臣也真是咸吃萝卜淡cao心,就连他这个下面没有了的太监都知道,皇帝整天翻宫墙往外跑,那是宫里缺美女的事吗?白龙鱼服,那纯粹就是为了找刺激,和后宫里面是三百佳丽还是三千佳丽没有丝毫关系。整天往后宫里塞人,就能让皇帝收心了? 可即便如此,这事刘瑾也不敢妄下定论,美人皇帝确实收了,那这位九五之尊的心思他这个太监也捉摸不透。 王献臣收了美女又献给陛下是事实,贪污受贿都是玩笑话,但如果搞错了皇帝的心思对刘瑾来说才是真正要命的。想到这里,他又有点暗恨打小报告的家伙了,也不知道是谁,给自己搞了这么个破事。 得了,还是回宫去汇报吧,要好好揣摩一下皇帝的心思才是。但他没想到,朱厚照听了他的汇报后却说了一句话: “把王大人给朕请来,朕要亲自问问。” 啥?这下刘瑾抓瞎了,那王献臣分明和自己不对付,一口一个“死太监”、“阉贼”的,又是专门打小报告的御史头子,让他面圣,那说不得会捅娄子啊。 可朱厚照有点不耐烦了,“让你去请,你耽搁个什么劲呢?” 刘瑾这才忙不迭答应,此时他有点后悔自己刚才不果决了,若是见了王献臣立刻投进大牢皇帝大概也不会多说什么。但现在显然不能这么做了,这不是给自己找麻烦吗? 果然如他所料,这王献臣一见了陛下,丝毫不顾自己身上还背着受贿的事,张口就是举报刘瑾。 其实,王献臣的心思也不复杂。他收受贿赂是真事——和朱元璋在位时不一样,以当今圣上的心思,大臣不收点钱或许皇帝还不放心——但他也在自己岗位上矜矜业业,依然认为自己是个好官。而大臣和太监自古就是不两立的。 若是其他人,举报也就是嘴上巴拉巴拉,空口说说白话,弄个抒情文。但王献臣不一样啊,他是御史的头头,专业就是干这个的。也不知道他准备了多久,把刘公公的罪行一条条、一件件,时间、人物、地点、旁证都能理地清清楚楚,整了个论点清晰、证据明确的论文出来了。 什么贪污受贿都不是事,还有拉帮结派、结党私营啦,栽赃陷害、暗杀重臣啦,独断朝纲、阴谋篡……不行,这不能让他说下去了! 太监哪有那心思,但陛下看他的眼神都已经不对了,两股战战的刘瑾上前一把打断王献臣。 此刻朱厚照会见两人的不是在御书房,而是在豹房里,也就是说是个私下的场合。没有殿前失仪的说法,所以一时情急,两人都有些放开了,虽然没有像市井泼皮一样扭打一团,但动作幅度也都大起来了,你一推、我一撞,若是在御书房有侍卫在旁,两人早就被制服了,可这里是豹房,侍卫都不在近前,他们这么一闹,差点踢到了一旁看热闹的皇帝。 这下两人也清醒了,冲撞龙体可是大罪。 说正德皇帝是个荒唐的皇帝没有错,但不可否认他也算是个好皇帝,纵观正德一朝,从没有大臣因言获罪。哪怕阁老指着皇帝鼻子骂,他也只是笑着不说话,转身也就忘了,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是他的天赋本能。虽然大臣和刘瑾争权夺利互相常下黑手,朱厚照不多管,但他本人确实从不会随意给人降罪。 可冲撞龙体是不同的性质,哪怕陛下不怪罪,身为御史的王献臣自己也自知有罪,他不等皇帝说话便跪倒在地。 “臣年事已高,已无法胜任御史之位,今日特向陛下乞骸骨,还请陛下恩准。” 刘瑾也慌忙跪下,但他张了张嘴,犹豫了还是没说话。 如果历史往后再翻一年我们会知道,刘瑾是在次年也就是1510年被朱厚照赐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