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你再闯祸,哥哥我就要篡位了_第一百八十八章:当今之世,舍我其谁!真亦假时假亦真,推衍无上神通!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八十八章:当今之世,舍我其谁!真亦假时假亦真,推衍无上神通! (第2/3页)

没多久。

    便又将道经还给她,并请她交给后世之圣,自己则如昔日的文圣一般周游列国,去寻找文圣未能找到的,让天下大同的法子。

    而刚还在为完成文圣嘱托松了口气的忘忧,又被迫重新背上重担。

    气得她的骂了孟轲好几日。

    “一个个的真当我是工具人啊!”

    话虽如此,忘忧不忿归不忿,但还是再次带着重担踏上路程。

    不过这一次,她没有选择继续游历。

    而是回到山上潜心静修。

    数百年的光阴她见过太多的人,经历过太多的事,此刻的她需要完全静下心来,回味过去的所有,从中明悟自己的道。

    苏长歌被动的跟着她一起回山。

    不过在这数百年里。

    就像亲身经历过这些事一样,他也生出了万千感悟,与心中道理相互印证。

    然而,这段时间终是太长太长了。

    试想一下。

    他两世加在一起也才不过四十多年。

    但在这方世界却待了数百年,且这里的一切都如此真实。

    这也导致,苏长歌从刚开始坚定这里是虚假的梦境,到文圣时心中产生怀疑,再到现在,连他自己也分不清到底哪边是虚幻,哪边是真实。

    直到有一日。

    忘忧在山中打坐感悟天地自然。

    突然间。

    就如当初文圣舍身合道时那样,整片天地陷入伸手不见五指的漆黑。

    而后,一轮骄阳悬挂于空。

    孟轲的声音响起。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昔日圣师杀身以成仁,补全儒道,今我孟轲不才,天地为证,日月山河为鉴,我欲效仿文圣,舍身取义,补全儒道!”

    “愿后世儒生,人人善养浩然正气!”

    清朗的声音响彻整个世间。

    而目睹亚圣陨落。

    苏长歌心中既感到难受,又充满对这位上古圣贤的敬意。

    亚圣曰,如欲治平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如果说文圣的‘仁’是从善如流,那亚圣的‘义’,则是一种积极主动去践行善的理念,义的存在让人明白善恶对错的界限。

    并鼓励人们去实现自我价值,去努力追求符合道义的事物。

    而其宣扬的性善论和民本仁政思想。

    千年后更是成为政治正确。

    不管权贵们心中再怎么瞧不起百姓,也绝不能在公开场合表态。

    或许这样会导致伪君子出现,但若是权贵明目张胆表态,却不会受到道义上的抨击,显然对社会造成的危害更加之大。

    “后世儒生苏长歌。”

    “恭送亚圣。”

    苏长歌心念一句。

    这一刻,真实还是虚幻对他已经无所谓,此感由心而发。

    而忘忧在亚圣舍身合道之后,她沉默了良久,似是在为一位故友突然辞世而感到难过,又像是对孟轲舍身合道的惋惜。

    但寿元长就有一点不好。

    日子还是要继续。

    忘忧在闷闷不乐半年之后,重新拾回本心,恢复了活泼率真的样子。

    样貌也是自此时,从妙龄少女变成女童,整天自由自在的在宗门内闲逛,或者去其它仙宗串门,从不在乎外界的看法。

    就如此,又过了几百年光阴。

    当听到有人说齐国出了个叫做荀卿的大儒,离经叛道,宣扬性恶论时。

    忘忧来了兴致。

    她不远数万里来到了齐国之地。

    并见到了荀卿这个人。

    与文圣的宽仁,亚圣的义气不同。

    荀卿很冷酷,成天板着张脸,不好相处,跟谁都欠他钱似的。

    他认为人性本恶,百姓看到他人行恶,不用付出半点代价便能轻松获利,会跟着一起效仿,而仅靠道义完全无法限制恶行。

    必须要有强而有力的手段惩治他们!

    也正是这种冷酷无情。

    整个齐国的王公贵族都不喜欢他,百姓中也有人在背后偷偷骂他。

    但经过长达两年半的观察和考验,忘忧发现这个圣人练习生人还是挺不错的,做起事来虽然冷酷,但这种冷酷亦是一种善。

    不论是何人,不论是何身份。

    皆是一视同仁。

    而荀卿所推崇的礼和法,实现了对世间所有百姓的相对公平。

    既明确了权贵掌权的合法性,又切实保护了弱者的尊严不受强者肆意践踏,在这个混乱的世道,已经算是极为不错。

    如果说亚圣的仁义是发自内心。

    那么荀卿的法。

    就是借助朝廷的严刑峻法,严惩哪些违反‘仁义’底线的恶人。

    王侯犯法,与庶民同罪!

    对此,忘忧虽然对荀卿怎么也喜欢不起来,但也敬重他的理念。

    并且认为这就是文圣、亚圣寻找一辈子未得其果的答案,于是在一个风和日丽的好天气,忘忧将道经交给了荀卿。

    对方很理性,看谁都像是不法分子。

    但在忘忧的一通解释之下。

    荀卿还是选择相信。

    只是与当初的亚圣孟轲一样,他之后又将道经还给了忘忧。

    此刻的他,像是坚定了人生目标,没有半点犹豫,辞去了齐国官职,带着众多弟子投入了当时被贬为虎狼之国的乾国。

    忘忧自然气的又是一阵谩骂。

    但好在她已经习惯。

    于是在世间逛了一圈后,她便重新回到宗门,想打破桎梏冲击三品。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