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章 磨练,出锋 (第1/2页)
自跟随郭威、柴荣后,赵匡胤不断的南征北战,各个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磨练,同时也获得了更多战友的信任,不断的征战不断的胜利使得小赵同志战功日盛,在军中的威望也直线上升。小赵同志在不断的行军打战期间,在他的周围也渐渐聚集起了一大批军事将领。逐渐形成了一个以赵匡胤为首的军官团体。据史记载在赵匡胤周边大约聚集了杨光义,石守信,李继勋,王审琦,刘庆义,刘廷让,韩重赟等将领。公元954年,周世宗柴荣登基后,柴荣就亲率大军北征北汉。三月十九日后周军与北汉军二军在高平县的巴公原相遇,二军摆出阵势,展开硬碰硬的大决战。北汉大军由刘崇亲率,共计六万多人。后周因刘词援军迟迟未到,故二军交战时后周仅有三万多人。故战局一开始,后周军形势不利。北汉军欺负后周军人少力弱首先发起攻击,后周右路军指挥何徽,樊爱能见已方形势不利,不战而退,导致形势对后周相当不利。当时的柴荣估计恨不得立马宰了这二个软蛋。俗话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所以二位主将一退导致右路军马上兵败如山倒,全线崩溃。北汉军队马上向后周中军及左军发起攻击,北汉前锋将领张晖更是一马当先首先掩杀过来。眼见后周军队要马上全线崩溃,周世宗柴荣也只能亲自上阵奋勇向前,率军冲锋。此时赵匡胤一看,老大周世宗先冲出去了,那还得了。没得话说,口中大叫一声“兄弟们上啊,向前冲”!自己一夹身下之马,比周世宗更快一步向前飞奔,奋力杀向北汉大军。即刻赵匡胤就超越了老大周世宗,直向对方前锋张晖冲去。随后,韩令坤,慕容延钊,李良,石守信,王审琦等人率领亲兵数百人也向前冲去。赵匡胤上了战场也是属于那种压力越大爆发力越强的战将,眼见后周连皇帝也发起了冲锋,自己还能不拼命?所以那时的赵匡胤就像杀神降临,没几个回合就将北汉前锋悍将张晖击杀于阵前。瞬间战场形势逆转,北周将士重新士气高涨即刻对北汉军队发动了一波又一波的进攻,很快就占据了战场主导地位。真所谓“一人拼命,万夫难挡”。经赵匡胤这么率先一冲锋,后周将士立刻士气大振终于大败北汉军。一直把北汉军赶过了巴公涧,经此一战,北汉军损失了大部分兵马,仅有万余人生还。后刘词率军赶到意识到自己的过错,为了将功补过即刻越过巴公涧向北汉军发起猛烈进攻。可想而知,后周这支生力军的加入后此时的北汉军只有挨打的份了,几乎全军覆没。汉主刘崇仅率百余亲兵向太原跑去。北汉经此一役,元气大伤兵力几乎损失殆尽,再也不是后周的对手了。由于右路军指挥何徽,樊爱能战场上不战而退,虽是郭威手下老臣也被柴荣军法处置,直接砍了脑袋。而赵匡胤同志因奋勇杀敌,当然是火线获得提拔,柴荣正式任命其为殿前都虞候,正式成为后周的高级将领。柴荣得胜回朝后,对赵匡胤更为信任,对赵匡胤提出的一些合理建议是采纳有加。不久因听从了小赵同志的建议即刻命令赵匡胤整理禁军,加强训练,补充精壮士兵,练成了捧日,天武,金枪,铁骑,控鹤五班,共计四千多人,号为殿前诸班,成为皇帝直接掌握的精锐力量。而赵匡胤理所当然的成为了这支精锐力量的直接负责人,故在军中的地位进一步得到了提高。 公元956年,周世宗柴荣下诏亲征淮南,兵锋直指南唐。柴荣大军首先是直逼寿州,在有名的淝水北岸安营后,命令军队将寿州围住后日夜攻打。无奈,寿州本是南唐重镇,城高沟深,准备充分,更要命的是有一个军事水平很高的南唐统帅刘仁赡,所以一时间根本无法成功。柴荣为长时间无法破城郁闷不已。 同时,南唐主李璟见寿州被围,又调集了南唐兵马五万人由大将姚凤率领,镇守另一重镇滁州,以相机支援寿州。柴荣接到情报,担忧二州军马汇合,壮大力量后更难攻打二州,不禁忧心不已。赵匡胤同志一见此情此景,立马主动请缨,即刻率军二万扑向滁州城。柴荣对赵匡胤的表现当然是十分满意,急领导所急,主动积极的态度在任何时期都是下属获得上司重视的不二法门。不管从政,从商,还是创业,打工,急领导之急,解领导这忧,都是自己快速成长的不二之选。当时的滁州城外有一重要关隘——清流关,地势险峻也是攻击滁州城的必经之路。此关早早就被姚凤派出人马据守,赵匡胤第一次前去探路侦查时就伤了李良(李良武艺高强本不会受伤,为保护赵匡胤才被敌兵所伤,这是第一次李良救小赵同志,所以二人关系非常铁,后面李良还会多次救小赵),赵匡胤自己也被伏兵包围险些回不了大营。 但是第二天赵匡胤又带了几个武功高强的亲兵,亲自另行探路,真可谓是艺高人胆大。赵匡胤欲找另行通过之路,不久找到了附近的一个小村落。只见这个小山村依山傍水,古木森森,环境清幽,确实是个修身养性的好地方。赵匡胤进入村中,迎面碰上了一位大约三十四五岁的男子,赵匡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