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钱儿的朝代_第六章 磨练,出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六章 磨练,出锋 (第2/2页)

胤一见此人就从心底生出好感。只见此人头带方巾,身穿长袍,脸色白净,好一个儒雅人士。“在下赵匡胤”,“在下赵普”,一问一答间,二人都已被对方深深的吸引,如果是男女朋友那就是所谓的一见钟情,如果是哥们那就是一见如故了。大家伙也该知道此时隆重出场的人物就是后世被称为“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大宋第一宰相赵普同志了。

    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赵普同志,字则平,幽州人氏。可谓是大宋建国第一相。首先我们来瞧一瞧同时代的人或宋代的名人对赵普的评价。

    赵匡胤(宋太祖)本人对赵普的评价:识洞化原,才优王佐。契风云之玄感,禀象纬之纯精。首参开国之功,实负致君之略。昔在霸府,实为元勋。始当草昧之初,首赞经纶之业。千载起兴王之运,十年居调鼎之司。帷幄伸谋,股肱宣力。太祖对赵普同志的评价,简单的说就是认为赵普是宋的开国功臣,是太祖的左臂右膀。最得力的手下之一。

    赵光义(宋太宗)大宋的第二位皇帝对赵普的评价:建邦元辅,命世伟才。早践台衡,载更时序。萧何画一之法,著于庙堂。甘盘旧学之臣,屈在班列。……。佐佑寡昧,臻于治平,毋使丙魏房杜专美于前代也。普事先帝,与朕故旧,能断大事,响与朕尝有不足,众所知也。朕君临以来,每优礼之,普亦倾竭自效,尽忠国家,真社稷臣也,朕甚惜之。太宗对赵普的评价更高,认为赵普是社稷之臣也。赵普同志足以和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等唐代名臣相并列。这个评价可能是有点夸张了。太宗为什么对赵普评价如此之高,当然是宋太宗将自己比作了唐太宗,我们对此也就呵呵一笑喽。

    赵元僖(宋太宗次子):伏见山南东道节度使赵普,开国元老,参谋缔构,厚重有识,不妄希求恩顾以全禄位,不私徇人情以邀名望,此真圣朝之良臣也。

    赵恒(太宗三子,宋真宗):蕴负鼎之雄才,蓄经邦之大略,首参密画,力赞沈机。识冠人彝,才高王佐,翊戴兴运,光起鸿图,虽吕望四伐之勋,萧何指踪之效,无以过。辅弼两朝,出入三纪。茂岩廓之硕望,分屏翰之剧权。正直不回,始终无玷。播为巨美,勒在丰碑。实千载之伟人,庶九原之可作。

    朱熹(宋朝著名学者)评价赵普同志:赵韩王佐太祖区处天下,收许多藩镇之权,土国家三百年之安,岂不是仁者之功?

    上述各人的评价反正用最简单的二个字来说,赵普同志就是一“牛人”!各人可能对赵普同志的评价有溢美之处,但也足够说明赵普在宋初的地位,用今天最简单的一个词来形容,赵普就是一“牛人”,没错!

    赵普后追随赵匡胤同志征战天下,成为北宋初期最重要的文臣之一。滁州城外赵匡胤听从了赵普从小道直达滁州城西的建议,抛开清流关直奔滁州城。趁敌不备,一举攻下滁州城,活捉姚凤,并切断了寿州与南唐其他各州及后方的联系,使寿州成为一座孤城。至此寿州城破已成必然,只是时间问题而已了。赵普也颇具眼光,一眼就找到了赵匡胤这个潜力股,当然最终也是一生忠心耿耿追随始终。此后赵普追随赵匡胤同志进入滁州城。恰巧,当时赵父赵弘殷经过滁州,因身体不适病倒在滁州。偏偏此时,扬州战事吃紧,柴荣急令赵匡胤率军赶往六合,增援扬州。此时,一面是父亲病重需要自己照顾,是尽孝的大事。一面是战事吃紧,需要自己即刻出发,尽忠的大事。赵匡胤一时间不知道如何办了。赵普一见小赵如此为难马上说道:“赵将军只管率军出战,赵老将军就由我来照顾。并且你我皆姓赵,本是同宗,照顾老将军,本是我份内之事。”你看看赵普多会说话,赵匡胤同志因此也大为感动对赵普的好感又增加了几分,有了赵普的精心照顾对父亲的病也放下了心,赵匡胤自己马上率军赶往了扬州。而赵老将军也在赵普的尽心照顾下,很快恢复了身体。赵普也由此获得了赵氏父子的认可,也为自己今后的飞黄腾达立下了基础。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也是给善良的人,这话一点不错。

    赵匡胤同志率军到达六合后,马上派出信使前往扬州,命令韩令坤死守扬州。如果扬州兵士擅自退却,一律格杀勿论。同时派出精锐部队增援扬州,守将韩令坤知道自己的兄弟赵匡胤同志是个狠角色,同时也因为援军已到,由此也是胆子一壮,再也不考虑撤退一事了才真正的奋起战斗了。韩令坤经过谋划,主动出击,斩杀对方将领陆孟俊,南唐军队士气大落。此后赵匡胤和韩令坤合兵一处,虽然人数少于南唐军,但将军指挥有方,士兵悍不畏死,李景达率领的南唐军根本不是对手。五万多人马几乎全军覆没,李景达是一败再败,只身跑回了建康。南唐的有生力量由此元气大伤,再无力与后周相抗。经此一役,有大功的赵匡胤同志被任命为定国军节度使,兼任殿前指挥使。赵匡胤一身兼任二要职,在当时是极为罕见的,足见柴荣对赵匡胤同志的器重。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