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钱儿的朝代_四十七章 君仁义臣精干(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四十七章 君仁义臣精干(二) (第1/2页)

    宋真实因为张贤齐到了自己的面前仍然不说实话,那是对自己的大不敬。所以就是如此好说话的宋真宗也让张大宰相到地方好好反思去了。虽然罢黜了张齐贤,但宋真宗一点儿也不觉得可惜。因为他还有另外一位能臣,那个能一语成谶能预知未来的李沆。你若不信李沆预知未来的本领,请看下面的案例。

    当时为了巴结皇帝,阿谀奉承的小人们天天报喜事让皇帝开心。然而李沆却反其道而行之。所有喜事一个不报,所有坏事全部上报。哪怕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李沆也照报不误。天天说帝国哪里有水灾了,哪里有早灾了,哪里有盗贼了,哪里有冤案了,整得赵恒惶惶不可终日。

    见李沆如此行事,他的副手也就是未来宰相的王旦不以为然,认为这些都是小事没有必要上呈用不着这样烦扰皇帝。听完王旦的见解,李沆意味深长地告诚道:“如今皇帝青春年少,必须要告诉他治国艰难百姓疾苦。不然的话皇帝血气方刚,必然会流连烟花柳巷、声色犬马之事,到时候大兴土木、大搞祭祀、或者轻易发动战争了,咋办“

    说完这番话后,见王旦还认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是杞人忧天。李沆就用诚恳的眼神看着他慢慢说道:“如今我老了,看不到这些事情了。这些都是你日后会见到的事情,到时候你就会知道我今天讲的话到底是真是假了。”事实证明,短短数年后李沆的这个预言就成真了。那时候王旦想到了李沆的远见卓识,不禁感慨道:“李文靖,真乃圣人也!”可惜的是到了那个时候,一切都晚了……

    不管李沆的预言结果如何,只是在当时有这样一个大臣替真宗管理国家,真天下之幸。在李沆、王旦等一大批有为大臣的帮助下,宋真宗亲政初期也开创了一个繁华世界。这是一个真真正正的繁华世界。《宋史》记载:“宋至真宗之世,号为盛治。”

    宋真宗在位期间,虽然国家没有开疆拓土,但人口一直稳固增长,国家财税也节节攀高。史料记载,唐朝“贞观之治”20年,国家号称盛世,共增加了100万人口,平均每年5万人。而宋真宗咸平之治时期,共经历25年,人口增加了416万,平均每年增加16万人。这个数字远远超过历朝历代,虽然明清时期全国的人口很快过亿,但是就人口增长率来说真宗时期还是把之后的元、明、清三代也甩了好几条街。

    同时因为与别的所有的王朝不同,宋朝重视商业采取的是农商并重的政策所以商业极其发达。宋真宗天禧年间的商业税,就高达2600万两白银。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唐朝玄宗时期的“开元盛世”,那个时候的商业税也就仅仅200万两白银。开元盛世的商业税收连宋朝的一个零头也不到。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大宋的经济发达真不是自己吹的,真的是空前繁盛。后世的王朝即使疆域更大,人口更多,但如果仅从商业的角度而言没有一个王朝在商业税收上能超过宋朝的。

    而且如果把所有国家税收都算进去,宋朝一年的财政总收入可以达到6000万两白银。(根据换算,当时的一两白银大致相当于今天的1000元人民币,大家可以自行计算下大宋的财政收入)仁宗时期全国最高的一年收入,财政收入达到惊人的1.6亿两白银。

    这个收入数字,足以让后世包括元、明、清三朝在内的所有皇帝感到汗颜。就拿清朝最鼎盛的“康乾盛世”时的财政收来说,国家的年最高收入也不过4800万两白银。可见,宋朝的经济之繁盛,国民之富裕,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古代第一。宋真宗统治时期,也是一个真真正正的国泰民安时期。但是有宋一朝并没有任何一位皇帝在位期间被后世认可的盛世?这又是为什么呢?何为盛世?宋朝“富得流油“,为什么连一个盛世都没有。如果说哪个朝代的人最傲,大唐的人首当其冲。如果说哪个朝代最有钱,宋朝当仁不让。可是富得流油的宋朝,为何整整一个朝代,都没有一个青史留名的盛世呢?

    如果要解释这个问题,最需要明确的是何为盛世?盛世作为历史长河中的亮点,意味着一个国家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保持了国家的繁荣昌盛,文治武功都达到超时代水平。对国家内部而言,文化繁荣、科技兴旺、思想文化争鸣;对国家外部而言,军事强大、对外贸易繁荣、在国际上有影响力。是史书上形容的:“今天下开泰,四方无虞,岂宜盛世,干戈妄动。”

    以离宋朝最近的大唐为例,唐代被历代公认的盛世是:开元盛世。唐玄宗在政治上改革吏治,重用贤臣,完善法度。经济上,抑制贵族,增加税收,发展农业。军事上,唐玄宗改革了大唐的兵制,首次将东北三省全境纳入中国版图。文化上,还出现了李白这样名垂千古的大诗人。所以盛世的标准借此,可以总结为:一是国家统一,二是国家基本无严重的外患,三是整体上国家环境安稳,四是国家整体科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