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四十七章 君仁义臣精干(二) (第2/2页)
发展良好,五是整个国家的政治清明。如果按照这样的标准进行对比,宋朝符合其中的多少方面又在什么方面有欠缺呢? 宋朝具体情况分析:领土方面,宋朝自建立之初,统一的就只是中原地区。而宋代与辽国的边境也自宋朝建立起,就持续以:雁门山-大茂山-白沟一线为境,彻底失去燕云十六州。 其次,宋朝的疆土曾经一度仅限于淮河以南、岷山以东,这些都是在宋朝建立时的版图基础上重新失去的。何况之后宋朝南迁,淮水更是作为和金国的国界线,将之前的唐州、邓州、商州、秦州等多半部分,都割给了金朝。可见首先在领土方面,宋朝就没有达到国家统一的标准。这也是宋时离真正的盛世标准最不足的地方。 经济方面,宋朝的经济发展,自然是繁华的。一部写实为主的名作《清明上河图》就足以证明大宋的繁华盛景。更何况宋代的农业、印刷业、造纸业、丝织业、制瓷业,各个方面的成就都大大超过了前代。加上宋朝的海上贸易非常的发达,多以也促使宋朝的造船业非常的发达,对外贸易甚至到达了南太平洋、中东、非洲、欧洲的五十多个国家。上面说过在真宗时期一年的宋代财政最高收入为六千余万贯。但从经济方面来看,宋朝的经济完全达到了盛世的水平。 农业方面,宋代十分重视农业的发展,政府曾大力鼓励百姓开垦荒地。在此基础上,还积极创新农具的开发,使得开垦耕地的面积大大增加,宋代也因此出现了很多新型的耕地模式。比如,现在在南方还适用的梯田、淤田、沙田、架田。全国的耕地面积在公元1021年,已经达到五百二十四万七千五百余顷。增加的土地面积,加上引进的早稻尖米、北方农作物粟、麦、黍、豆等引到南方。棉花也开始在南方的闽广地区推行。茶叶也开始大范围扩散到苏、浙、皖、闽、赣、鄂、渝、湘、川等地。南方养桑、蚕、麻等也大幅度的增加。甘蔗在南方的种植也得到推广,使得原本昂贵的糖,也逐渐被普及。南宋时期,更是有“苏常熟,天下足“的谚语。 从农业发展来看,宋朝也完全达到了盛世的标准。宋代的手工业发展也非常好。制造瓷器的原料金、银、铜、铁、铅、锡、煤等,都因为矿藏的发掘,得到了增产。宋仁宗时期,每年开采出的金达一万五千多两、白银则更是达到了廿一万九千多两、铜五百多万斤、铁七百廿四万斤,铅九万多斤、锡则有三十三万斤。 大宋的瓷器制造业更加发达,官窑和民窑并存,有名的有:官窑、汝窑、钧窑、哥弟窑、景德窑、建窑、定窑等。瓷器得产量、质量都得到很大的提高。因为瓷器制造业发达,加上宋朝开辟了海上贸易的路线,瓷器得以销海外,很大的增加了税收。另外,宋朝的丝、麻、毛织业也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西北地区因为盛产动物皮毛,所以毛织业十分发达。而生产麻的两湖、山西、广西、中原等地的麻制造业也十分的发达。江浙和川渝地区的丝绸制造业也因此成为重中之重。而此行业的繁荣,进一步促使了印染行业的发达,宋朝的丝绸出土文物,颜色依然能够保持鲜亮。 而宋朝还有活字印刷术等闻名于世的发明。让书籍制造的成本变低,很大的促进了文化的繁荣。海上丝绸的贸易,使得宋朝的造船业也非常发达,曾造出过约600吨的大船。宋太宗时期,每年的造船业,就已经达到三千多艘。南宋甚至制造出了车船、飞虎战船等新式战舰。商业的繁荣,使得宋朝的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宋神宗时期,每年已经有六百余万贯的钱币制造量,最后诞生了纸币交子。从商业方面来看,宋朝已经达到了盛世的标准。 文化方面,四大发明在宋代得到很大的改善;医学方面出现了世界最早的法医著作,宋慈的《洗冤录》。《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所收录的药草,已经比唐代增加了四百多种。程朱理学的发展,使得儒释道三家交融。出现了唐宋八大家中的六人。词成为一种新的文学体裁,有苏轼、王安石、辛弃疾等大文豪。书院大大提高了平民读书的机会。法、雕塑、石刻、绘画等都达到了新的水平。从文化方面来看,宋代也符合盛世的标准。综上,可以得出宋代除了领土方面的缺失,使得国家版图缩小外,其他的方面都符合盛世的标准。 可是领土的缺失,对百姓带来的是精神上的沉重打击,整个国家都会因此陷入一种极度的不自信中。即便宋代的经济文化已经达到了古代社会前所未有的高度。军事上的孱弱,领土上的缺失,还是让后人不能将其奉为盛世。因为中国人崇信的一直是积极向上的精神,大唐之所以获得赞誉,是因为大唐的傲气,宋代缺乏的正是这种精神。所以即使大宋前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良相贤臣,在治理国家方面确实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但在对外军事斗争中终不是这些大臣的强项,也终究是留下了那么一些遗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