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钱儿的朝代_七十三章 真宗美人刘娥(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七十三章 真宗美人刘娥(一) (第1/2页)

    刘娥,虽然史书中对她的出生有多种记载,但是我们推测最符合的身份,她应该是一个成都农民之女,所以她的名字也非常的接地气甚至于刘娥也可能不是她的真名。为什么这么说,我们在后面会作出解释。

    北宋灭掉后蜀后,由于宋太祖的制度安排造成对蜀地的管理十分严酷。所以在很长的时间里,后蜀故地一直有人揭竿而起造反不断。北宋政府当然也是多次派兵镇压比如张咏多次前往蜀地以致于他无法出任宰相一职,连连战乱造成百姓死亡人数非常之大。就在多次的战乱中,刘娥失去了自己的亲人。

    根据相关史料的记载,其实刘娥的名字,或许也不是这个女子的本名,更加确切的说仅仅是历史的一个符号罢了或者说是行业的一种通称罢了。史料记载失去了亲人,无依无靠的情况下,为了活命十三四岁的刘娥嫁给了一个名叫龚美的银匠并且学会了一种谋生的技巧--鼗(tao)鼓。所谓的鼗鼓,是一种长柄,鼓身两旁缀灵活小耳、执柄摇动时两耳双打出声音的小鼓。按照今天的定义,就是一个拨浪鼓。如今这个拨浪鼓,就是一个逗小孩的玩具。

    但在宋朝,这是一种民间的表演节目。这个乐器怎么表演,史料匮乏不得而知。但几乎当时所有鼗鼓的女艺人都有一个通称,就叫刘娥。可见。刘娥不是一个名字,而是一个行业艺人的通称而已。那么这位历史上如雷贯耳,中国“三大女主”之一的刘娥,她真正的名字到底是什么呢迄今为止,没有一个人知道这个答案!

    当时的刘娥当然人长得漂亮,而且有一手鼗鼓的本事。但是在成都这种节目遍地都是,就好像给现在的四川人看变脸、给河北人唱梆子一样,实在是比较常见。刘娥要想成为一个特别的人成就一点特别的事,必须要走出成都面向全国才行。大概在刘娥十五岁的时候,龚美听说京城开封的生意好做,便带着刘娥走出了四川。他们来到了京城开封,在这里打工赚钱。龚美在京城继续当银匠,刘娥则打鼓挣钱。要说这个“拨浪鼓”节目,在四川无人问津。但在京城则成了稀罕物,所以老话说的好“树挪死,人挪活”只有走出自己的一方小天地才有可能获得更大的发展!有一手京城人没有见过的鼗鼓的本事加上刘娥的青春美貌,所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刘娥就成了京城著名的女艺人,很多富家子弟皆慕名而来。当然了这些纨绔子弟之所以来听刘娥打鼓、完全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但是不管怎样在这些阔家大少爷的推波助澜下,刘娥的名声越来越大,终于传到了襄王府里。

    当时有一个叫张耆的人在襄王府当差。襄王府的王爷名叫赵元侃,也就是后来宋朝的第三位皇帝宋真宗赵恒。当时他只是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正是思春的年龄,赵恒听说蜀地女子才艺双全,不禁胡思乱想起来,就命张耆去物色一个川妹子来瞧瞧。此时的刘娥才艺传播京城,美色众人皆知,自然进入了张耆的法眼。张耆以王府选妃为名,找到了龚美,希望他能把握这一千载难逢的机会把刘娥送到王府去。

    对于张耆的请求,龚美一琢磨,想想人家都找上门来了还能怎么样呢。人家贵为皇家子弟,权力通天。真要以权压人,自己怎么死的也不知道。何况张耆没有以权压人,而是开出了大价钱,这个价钱别说再找一个刘娥了,就是找一群刘娥也绰绰有余了。在皇权的压力下同时在金钱的驱使下,龚美说自己是刘娥的表兄,非常愿意把刘娥送到王府去参加选妃活动。就这样龚美把刘娥送到了襄王府。当然了刘娥到底是龚美的妻子,还是龚美的表妹,历史的记录一直模模糊糊,估计只有宋真宗自己明白了或者说连他自己也不明白。史料记载,虽然出身不明来路也不正,但是自从进入襄王府后,襄王赵元侃就对她一见钟情,立刻坠入爱河。也许是刘娥的青春活力,才艺美貌,也许是上天使然,总之在当时不管是什么样的佳丽再也无法取代刘娥在赵元侃心中的地位。赵元侃对她恩宠有加,对刘娥真正做到了“纵使后宫佳丽三千,也要独宠于一身”的境界。这样的情况,让刘娥成了襄王府所有女人的情敌,其结果可想而知,真的是让她四面受敌。让人哭笑不得的是,第一个吃醋的女人,不是赵恒的妻妾而是他的奶娘。请大家注意,不要以为是一个奶娘,就能小看这种下人,并忽视奶娘的威力。

    自古以来,能够给皇族当奶娘的人,都是名门贵族出身。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之所以受宠,也就是因为他的母亲是康熙的奶娘。所以才有曹家的几世富贵。史料记载,赵元侃早年丧母,由奶娘带大。宋太宗赵光义感谢这位奶娘的养儿之恩,就赐封她为秦国夫人。如今这个襄王府,奶妈才是第一当家人。在奶娘的眼中,什么“爱情不分贵贱”的现代价值观,根本没有市场。奶娘的主流思想是门当户对。奶娘不能容忍一个来路不明的女子出现在王府并独占了自己的“儿子”。于是,为了干掉这个突然出现的“乡下姑娘”奶娘把这件事情捅到了赵恒老爸宋太宗那里,状告赵恒不务正业,溺于女色,天天跟一个四川乡下妹子打得火热、身体都要给蜀女搞垮了……但是宋太宗听完奶娘的话后,最开始的时候,赵光义哈哈一乐,道“侃儿年轻,难免如此。等成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