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钱儿的朝代_七十四章 真宗美人刘娥(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七十四章 真宗美人刘娥(二) (第1/2页)

    如果回顾大宋建国的历史可以发现这个朝代的特殊之处。大宋时代并没有像其他的封建王朝一开始就建立起传统的皇位继承制度,比如赵光义的继位就是兄终弟及的特殊皇位传承方式。所以说宋朝刚刚建国时,国家的储君制度还是不够完善的。太子虽然有辅臣,但却不参与朝政,更不许接触其他大臣,所以根本没有建立起自己的政治班底及政治势力。这样的结果是赵光义死后赵恒就成一光杆司令了。放眼满朝全是陌生面孔,没有一个自己的熟人。正因为如此才让王继恩抓住了机会,悍然动了一场政变。

    而且最初的几年,赵恒之所以能够顺利提拔李沆、张齐贤、向敏中、王旦等官员组建自己新一代的朝廷班底,也完全拜刘娥所赐。没有这个贤内助,赵恒的工作要难过的多,日子也不可能过得这样安稳。然而,刘娥越有才越让其他人忌惮。这次忌惮刘娥的人不是那个奶娘了,而是满朝文武。这个原因很简单,自古以来士大夫们都有自己遵循的礼教纲常。女人从来就是男人的附属物,在现代的我们看来这显然是错误的观点。但不可否认的是,封建政权中的女子一旦从政很可能就会重用外戚干预朝政贪图权贵祸害社稷。在中国这个“男主外,女主内”的国度,阴阳、乾坤是不能颠倒的。昔日汉朝吕后之乱,唐朝武氏之祸,历历在日,以史为鉴的宋朝官员们不得不防这种现象在本朝出现。为了打压这个有才的川妹子,宋朝官员们最早想出来的对策是一-拒绝刘娥入宫。当时宋真宗还真是一个有情有义的男人。刚刚登基后,他就派张耆带着大队人马,准备去迎接刘娥入宫,要尽到一个好丈夫的责任。不料张耆刚到宫门口,就让宰相吕端截住了。吕端心里明明清楚,却装糊涂地问道:“你带领这么多人出宫,意欲何为”张耆是一个聪明人,他不能挑明了说:“我此次出宫,去接皇帝的小情人。”这种事情怎么能挑明呢!张耆只能敷衍道:“奉官家之命,出宫办事。

    吕端反驳道:“何为官家皇帝为何叫自己为官家“对于这个问题,张耆哪里懂得,他只能摇头道:“不知,愿闻赐教。”吕端大声说道:“五帝官天下,三皇家天下,皇帝以三皇五帝自居,所以叫官家!因此,国家大事,是皇帝的家事:皇帝的家事,也是国家大事。我身为国家宰相,能管国事,也能管皇帝的家事。你想出宫可以,告诉我出宫干什么去,否则绝不放行!“话说到这个份上了,张耆无奈,只得全盘托出,希望吕端放行。得知张耆出宫去接刘娥后,吕端无奈地叹了一口气道:“皇帝若想召人入宫,我无权阻拦。但皇帝想召一个女子入宫,需要皇后的诏命,若无皇后懿旨,臣绝不放行。”

    当时的皇后是谁呢这个皇后不是宋真宗的第一任妻子潘氏。咱们前面讲过在轰走刘娥后不久,赵恒就在奶娘的撮合下,奉旨迎娶了这个潘美的八女儿,作为自己的嫡妻。然而因为被无端棒打了鸳鸯,赵恒始终迁怒于潘氏,一直冷落这个女子。后来潘美因为北伐失利被降职,娘家的失落,更让潘氏度日如年。仅仅嫁过来6年,潘氏受不了这种冷落,就抑郁而终了,死时年仅22岁,她也没有给赵恒留下一儿半女。皇权之下的爱情,实在令人心惊胆战,真的是一入宫门深似海啊。潘氏去世两年后,在奶娘的第二次撮合下,太宗又为赵恒选择了一位妻子。宣徽南院使郭守文的次女,时年17岁的郭氏,让她成了赵恒第二嫡妻。对比上一位嫡妻,郭氏的命运要好得多。赵恒跟她还算恩爱,郭氏为赵恒生了三个儿子,可谓劳苦功高。但是因为是奶娘介绍的,天天被奶娘言传身教,且看见自己的丈夫三两头就往那个地方跑。所以郭氏对那个鼗鼓的女子不可能存在好感,对接刘娥入宫的事情,更不可能同意。

    这不被吕端拦截后,张耆跑到了郭氏那里,希望这个准皇后给一个谕旨,好接刘娥入宫。结果郭氏给的回答非常干脆,就两个字:没门。与此同时,郭氏还告诉张耆除非自己死了,否则刘娥入宫的事情,想都别想,提都别提!张耆无奈之下,只能回到赵恒那里复命。在听完了整个事情的经过后,赵恒愤怒的心情可想而知。当然了愤怒归愤怒,赵恒也不能去找郭氏算账。为了一个小情人跟嫡妻撕破脸皮,只能让天下臣民耻笑自己。所以为了决这个问题,还得想别的办法。赵恒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