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钱儿的朝代_八十五章 只会做官家的仁宗(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八十五章 只会做官家的仁宗(二) (第2/2页)

直言不讳地奏道:“要弹劾王德用进献女子一事!“此言一出,群臣惊得面面相觑,皇帝羞得无话可说,这个会也没法开了。于是仁宗摆摆手,示意其他大臣赶紧离开,要跟王素单独商量此事。

    四下无人后宋仁宗皱着眉头,大怒道:“进献女子一事,乃后宫秘事。你乃一外臣。如何得知”对于这种不好解释的问题,王素道:“臣身为御史,可以风闻奏事,何须别真伪若确有其事,望陛下自行改正。若没有此事那就是无稽之谈,陛下又问必追究消息来源”王素的这番话,既开脱了自己,又将宋仁宗企图转移目标的说辞,彻底堵死。听完王素的话宋仁宗被反驳得无话可说,只能堆笑道:“爱卿是王旦的子孙,朕是宋真宗的皇子,咱们两家可是世交,这个关系可不一般呀。”宋仁宗希望用这种“感情牌”和王素拉拉关系,看在父辈的往日情谊上,不要过于认真高抬贵手,放自己一马。可是这种感情牌对王素压根没用,这位“油盐不进”的臣子根本不吃这一套。

    王素问道:“请问陛下,王德用是不是擅自向陛下进献美女了若有此事,臣必弹劾之!”宋仁宗没有想到王素这样认死理,这样油盐不进。他心想若不承认的话,王素非天天来说,非烦死自己不可。于是宋仁宗只能无奈回答道:“是有此事。朕想收了这些女子,不知爱卿意下如何”王素道:“国有国法,宫有宫规。后宫选秀、册封嫔妃都有相关部门负责,有着严格的规章制度。陛下怎么能轻易打破这些规则、接受大臣进献的女子呢此风一开,很容易引起百官投机取巧之心,望皇帝打发了那些女子,以正视听!也就是让皇帝将这些女子从哪里来回到哪里去。”一听要遣散这些女子,仁宗皇帝这个心疼呀。但是仁宗皇帝内心纠结了半天后,还是接受了王素的建议。他叫来宫中宦官不得不心疼地吩咐道:“将王德用献上来的那几个女子,每人发放300贯钱,都轰出宫去吧。”说话之间,宋仁宗依依不舍之情溢于言表,竟然流出了眼泪。

    一看皇帝流泪了,王素内心也咯噔了一下,心想自己把皇帝挤兑得流了眼泪,这要是传出去如何是好说大了,这可是大不敬啊。于是王素委婉道:“陛下认为臣的建议是对的,也不用这样急迫去执行。陛下可以先行回后宫,跟这些女子一一告别,再遣散不迟。”王素的话虽然很委婉,但是话里意思还是一点儿没变。他清楚地告皇帝:遣散是一定的,最多临别聚一次,缠绵一下倒是可以的。对于王素的劝慰,宋仁宗摆摆手说道:“爱卿无须多言,国有国法,宫有宫规,朕遣散了她们便是。只是朕虽然贵为帝王,但也跟凡夫俗子一样有七情六欲呀。朕回到后宫,如果看见那几位女子流泪哭诉,朕怕不忍心轰走他们了。不如这样爱卿留在这里,与朕一起听这件事情的汇报。”

    王索马上撩袍跪倒,道:“陛下从谏如流,即便是千古圣王也绝无仅有,臣有此等主君,真乃臣之幸也,也是万民之幸也。”过了一会儿,宦官回报,说女子们已经被驱逐出宫了。宋仁宗一脸悲转身回宫。王素也跪拜皇帝,回家庆祝去了。这就是宋仁宗,一个能够虚心纳谏、虚怀若谷的好君主,生在他的时代真是文人的一大幸事。

    当然,虽然王素是一个直言进谏的好官,但他这种直言进谏的方式实有点儿过分,甚至有一点儿不可取。也就是宋仁宗宅心仁厚,不跟他一样见识。你换上宋太祖赵匡胤试试,肯定是直接敲掉王素的大门牙!让你来多管闲事。王素的父亲就是真宗时期的宰相王旦。王旦位居朝臣之首主管朝政,成为一代名臣,封为魏国公。王旦死后,章圣太后即刘太后询问他的几个儿子,得知王素仍未出仕做官,更加伤感同情。于是授予王素为太常寺丞的官职。守丧完成之后,王素通过考试进入学士院,赐进士出身。虽然是宰相之后,但王素还是靠自己的才能留下名声。在位期间,仁宗皇帝诏问大臣兴治革弊之方,素上疏言十余事,帝甚嘉许。赐三品服,升天章阁待制、淮南都转运按察使。时新置按察之职,诸使皆以严刻为明,素独不责细过,对贪刻之徒,必穷追细究,绳之以法,故属下敬而畏之。改知渭州(今甘肃平凉),因与河南转运使刘京购木扰民,降职华州(今陕西华县),又夺职徙汝州(今河南临汝)。不久复职,迁龙图阁直学士兵部郎中。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