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三百四十九章 卫道者(二) (第1/2页)
文云孙是父亲文仪与母亲曾氏的长子。富田文氏,本为四川成都人,后移居庐陵。文天祥相貌堂堂,身材魁伟,皮肤白皙如玉,眉清目秀,观物炯炯有神。在孩提时,看见学宫中所祭祀的乡贤欧阳修、杨邦乂、胡铨的画像,谥号都有“忠”字,便为此高兴,羡慕不已,说道:“如果不成为其中的一员,就不是真正的男子汉。”宝祐四年(1256年),二十一岁的文云孙参加科举考试,在集英殿答对论策。当时宋理宗在位日久,倦怠政事,文云孙以“法天不息”为题议论策对,文章洋洋洒洒一万多字,没有草稿,一气呵成。理宗览后,亲自选拔他为进士第一。考官王应麟上奏说:“这个试卷以古代的事情作为借鉴,忠心肝胆好似铁石,我以为能得到这样的人才可喜可贺。”于是,成为状元的文云孙改名文天祥,改字为宋瑞(又字履善)。开庆元年(1259年),蒙古军分兵三路,大举南侵,宦官董宋臣建议理宗迁都。朝臣无人敢非议,唯有时任宁海军节度判官的文天祥上书,请求斩杀董宋臣,以统一人心。因建议不被采纳,就自请免职回乡。后逐渐升官至刑部侍郎。此时董宋臣又升为都知,文天祥再次上书一一列举他的罪行,也未被回复。在之后,文天祥出外知瑞州(今江西高安),改授提点江南西路刑狱,再升尚书左司郎官,多次遭台官议论而被罢职。后来,文天祥奉命掌理军器监兼权直学士院。宰臣贾似道称自己患病,请求致仕,用以要挟理宗,诏令没应允。文天祥起草制诰,文辞中多有讽刺之语。当时起草诰命的内制沿袭要呈文稿审查,文天祥没有写,贾似道不悦,指使台臣张志立弹劾文天祥,将其罢免。到此时,文天祥已经几次被斥责,于是援引北宋钱若水的例子致仕,当时他才三十七岁。咸淳九年(1273年),文天祥被起用为提点荆湖南路刑狱,因此见到了前宰相江万里。江万里平素就对文天祥的志向、气节感到惊奇,同他谈到国事,神色忧伤地说:“我老了,观察天时人事应当有变化,我看到的人很多,担任治理国家的责任,不就是在你吗?望你努力。”咸淳十年(1274年),文天祥被委知赣州(今江西赣州)。期间“谏诤有风烈,治郡持节,廉明有威”。德祐元年(1275年),长江上游告急,宋廷诏令天下兵马勤王。文天祥捧着诏书流涕哭泣,派陈继周率郡里的志士,同时联络溪峒蛮;派方兴召集吉州(今江西省吉安市)的士兵,各英雄豪杰群起响应,聚集兵众万人。宋廷得知此事,命文天祥以江南西路提刑安抚使的身份率军包围京师临安府。他的朋友制止他说:“现在元兵分三路南下进攻,攻破京畿,进迫内地,你以乌合之众万余人赴京入卫,这与驱赶群羊同猛虎相斗没有什么差别。”文天祥答道:“我也知道是这么回事。但国家养育臣民三百多年,一旦有危急,征集天下的兵丁,没有一人一骑入卫,我为此深感遗憾。所以不自量力,而以身殉国,希望天下忠臣义士将会有听说此事后而奋起的。依靠仁义取胜就可以自立,依靠人多就可以促成事业成功,如果按此而行,那么国家就有保障了。”文天祥性格豁达豪爽,平生衣食丰厚,声伎满堂。到这时,痛心地贬损自己,把家里的资产全部作为军费。每当与宾客、僚属谈到国家时事,他就痛哭流涕,抚案说道:“以别人的快乐为快乐的人,也忧虑别人忧虑的事情,以别人的衣食为衣食来源的人,应为别人的事而至死不辞。” 德祐元年(1275年)八月,文天祥率兵到临安(今浙江杭州),担任平江府知府。当时因为丞相陈宜中没有返回朝廷,所以没有受到派遣。十月,陈宜中至,于是派遣去任职。朝议中刚刚擢升吕师孟为兵部尚书,封吕文德为和义郡王,想以此寻求和好。吕师孟更加傲慢骄横、放肆。文天祥辞别宋恭帝,之后上书说:“朝廷之内,具有姑息、求和意向的大臣很多,具有奋发之志、果断处事的人却很少。我请求处斩吕师孟作为战事祭祀,用以鼓舞将士们的士气。”又说:“我大宋吸取五代分裂割据的教训,削除藩镇,建立郡县城邑,虽然一时完全革除了尾大不掉的弊端,但国家因此渐趋削弱。所以敌军到一州就破一州,到一县就破一县,中原沦陷,悔恨、痛心哪里还来得及。”随后,他建议将天下为四镇,设置都督作为统帅,具体部署有:广南西路并入荆湖南路,建治于长沙;广南东路并入江南西路,建治于隆兴(今江西南昌);福建路并入江南东路,建治于番阳(今江西鄱阳县);淮南西路并入淮南东路,建治于扬州。同时,他建议责令长沙兼领鄂州等处,隆兴兼领蕲州、黄州,番阳兼领江东,扬州兼领两淮,使他们辖区范围更广、力量更强,足以抵抗元军。之后各地约定日期,一齐奋起,使元军四散,疲于奔命,再伺机而动,便能击退元军。但当时朝议认为文天祥的议论过于疏阔,难以实行,故而未予采纳。 德祐元年(1275年)十月,文天祥抵达平江,元军已从金陵出发进入常州。文天祥派遣他的将帅朱华、尹玉、麻士龙与张全援助常州,行到虞桥,麻士龙战死,朱华率领广南军队,战于五牧,被打败,尹玉也被打败了,争相渡水,扒张全军中的渡船,张全的士兵斩断他们的手指,都淹死了,尹玉率领残兵五百人夜间发起战斗,到第二天早晨都战死了。张全不发一箭,逃跑退却了。元军攻入常州,占领了独松关。陈宜中、留梦炎召令文天祥,弃守平江,退守余杭。 德祐二年(1276年)正月,文天祥担任临安知府。不多久,宋朝投降,陈宜中、张世杰撤退,文天祥升任枢密使。不久,再升为右丞相兼枢密使,作为使臣到元军中议和,与元军主帅伯颜在皋亭山争论。伯颜发怒拘捕了他,同左丞相吴坚、右丞相贾余庆、知枢密院事谢堂、签枢密院事家铉翁、同签枢密院事刘祒,向北至镇江。文天祥与他的侍客杜浒等十二人,于夜间逃入真州。苗再成出来迎接他,高兴得流着眼泪说:“两淮的士兵足可以兴复宋朝,只是二制置使有些矛盾,不能同心协力。”文天祥问道:“这个计谋是从哪里来的呢?”苗再成回答说:“现在先约淮西兵赶赴建康,他们必然全力以防御我们淮西的士兵。指挥东面各将帅,以通州、泰州兵攻打湾头,以高邮、宝应、淮安兵攻打杨子桥,以扬州兵攻打瓜步,我率领水军直捣镇江,同一天大举出兵。湾头、杨子桥都是沿长江的脆弱之军,又日夜希望我们军队攻来,攻打他们,定会很快取胜。一齐从三个方向进攻瓜步,我自己率兵从长江水面中以较少的士兵佯攻,虽然有智慧的人也不能预料到这一点。瓜步攻下后,以东面的军队入攻京口,西面的士兵入攻金陵,威胁浙江的后退之路,那么元军的大帅就可以生擒了。”文天祥对此大加赞扬,随即写信送两个制置使,派遣使者四面联络。文天祥没有到的时候,扬州有逃跑归来的士兵说:“朝廷秘密派遣一丞相进入真州劝说投降来了。”两淮安抚制置使李庭芝信以为真,认为文天祥劝降来了。派苗再成迅速杀掉文天祥。苗再成不忍心杀他,欺哄文天祥到相城垒外,把制司的文书给他看,把他关在门外。好久以后,又派两批人分别去窥测证实天祥是否是来劝降的,如果是劝降的就杀了他。两批人分别与天祥谈话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