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钱儿的朝代_三百四十九章 卫道者(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三百四十九章 卫道者(二) (第2/2页)

证实其忠义,都不忍心杀他,派士兵二十人沿路护送至扬州,四更鼓响时抵达城下,听等候开城门的人谈,制置司下令防备文天祥很严密,文天祥与随从听说后相互吐舌,于是向东入海道,遇元军,躲入四围土墙中得以免祸。然而,因为饥饿而走不动路,于是向樵夫们讨得了一些剩饭残羹。走至板桥,元军又来了,众人跑入竹林中隐伏,元军进入竹林搜索,擒获杜浒、金应;虞候张庆眼睛被射中了一箭,身上两度被箭射中;文天祥两次都未被发现,得以脱身。杜浒、金应拿出身上的金银送给元军,才被放回,雇募二个樵夫,抬着坐在箩筐里的文天祥到高邮,泛海坐船至温州。

    文天祥听说益王赵昰未立,于是上表劝赵昰即帝位。德祐二年(1276年),赵昰即位后,以观文殿学士、侍读的官职召文天祥至福州(今福建福州)。文天祥到达行朝后,任枢密使、同都督诸路军马,升为右丞相。他主张积极北上,开府永嘉(今浙江温州)。而张世杰则坚持开府广州,为小朝廷南逃作准备。不久因广州降元,张世杰这才让文天祥开府南剑州(今福建南平),见其一呼百应,唯恐影响在己之上,就借端宗之命,命他将督府远移到汀州(今福建长汀),还百般阻挠他入朝。德祐二年(1276年)七月,以同都督职出掌江南西路的文天祥先召集士兵进入汀州,在十月又派参谋赵时赏,咨议赵孟溁率领一支军队攻取宁都(今江西宁都),参赞吴浚率一支军队攻取雩都(今江西于都),刘洙、萧明哲、陈子敬都从江西起兵来与他会合。招谕副使邹洬在宁都召聚兵众,被元军击败,与他一同举事的刘钦、鞠华叔、颜师立、颜起岩等都遇害了。武冈教授罗开礼起兵收复永丰县(今江西永丰),不久兵败被俘,死于狱中。文天祥听后,穿起丧服,痛哭不已。景炎二年(1277年)正月,元军攻入汀州,文天祥于是迁移漳州,请求入卫朝廷。赵时赏、赵孟溁也率兵归来,唯独吴浚的士兵没有到。不久,吴浚降元,来游说文天祥。文天祥派人缚起吴浚,把他吊死了。四月,进入梅州,处死专横跋扈的都统王福、钱汉英。五月,文天祥迁出进入会昌。六月,进入兴国县。七月,遣参谋张汴、监军赵时赏、赵孟溁荣等率大军进逼赣城,邹洬率领赣州各县的军队攻取永丰,他的副官黎贵达率领吉州各县的士兵攻取泰和。吉州八县克复了一半,仅剩赣州没有攻下。临洪各郡,都送钱劳军。潭州赵璠、张虎、张唐、熊桂、刘斗元、吴希奭、陈子全、王梦应在邵州、永州等地起兵,克复数县,抚州人何时等起兵响应文天祥。分宁、武宁、建昌三县豪杰,都派人到军中接受调遣参战。元军江南西路宣慰使李恒派遣士兵入援赣州,而自己率兵在兴国进攻文天祥的据点。文天祥没有预料到李恒的兵突然攻至兴国,于是率兵撤退,靠近永丰的邹洬。邹洬的军队已在他的前面溃败,李恒于是穷追文天祥至方石岭。部将巩信坚守拒战,身中数箭而死。到达空坑,士兵都被打败溃散,文天祥的妻妾子女都被抓住。赵时赏坐在轿子中,后面的元军讯问他是谁,赵时赏说“我姓文”,众兵以为是文天祥,活捉了他返回军营,文天祥因此得以逃脱。彭震龙、张汴等死于军中,缪朝宗上吊自杀,赵时赏及吴文炳、林栋、刘洙、萧敬夫、萧焘夫等均被杀害。

    文天祥召集残兵奔赴循州,驻扎于南岭。黎贵达密谋向元军投降,被擒杀。景炎三年(1278年)三月,文天祥进驻丽江浦。六月,入船澳。益王已死,卫王赵昺继位。文天祥上表自责,请求入朝,没有获准。八月,文天祥被加封为少保、信国公。军中瘟疫又流行,损失士卒数百人。文天祥的母亲和他唯一的儿子都病死了。

    十一月,进驻潮阳县。潮州盗贼陈懿、刘兴多次叛附无常,为潮阳人一大祸害。文天祥赶走了陈懿,抓住刘兴,杀了他。十二月,赶赴南岭,邹洬、刘子俊又从江西起兵而来,再次攻伐陈懿的党羽,陈懿于是暗中勾结元将张弘范,帮助、引导元军逼攻潮阳。文天祥正在五坡岭吃饭,张弘范的军队突然出现,众士兵随从措手不及,都埋头躲在荒草中。文天祥匆忙逃走,被元军千户王惟义抓住。文天祥吞食龙脑,但侥幸未死。其僚属、部卒大多被抓获杀害。文天祥被押至潮阳,见张弘范时,不肯行跪拜之礼,张弘范以客礼接见,同文天祥一起入厓山,要他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说:“我不能保卫父母,还教别人叛离父母,可以吗?”因多次强迫索要书信,文天祥最后创作了《过零丁洋》,诗尾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张弘范看后,笑着将其收藏(一说张弘范“但称好人好诗,竟不逼”)。厓山海战后,宋朝彻底灭亡,元军置宴犒军,张弘范说:“丞相的忠心孝义都尽到了,若能改变心意,像侍奉宋朝那样侍奉皇上,不失宰相之位。”文天祥含泪说:“国家沦亡却不能补救,作为臣子,死有余罪,怎敢怀有二心苟且偷生呢?”张弘范感其仁义,派人护送文天祥到京师。文天祥在路上,八天没有吃饭,仍然没死,才又吃饭。到达燕京,馆舍侍员殷勤、陈设奢豪,文天祥没有入睡,坐等天亮。于是移送兵马司,令士卒监守。当时元世祖忽必烈多次搜求有才能的南宋官员,降臣王积翁说:“南人中没有比得上文天祥的。”忽必烈于是派王积翁去传达圣旨,文天祥说:“国家亡了,我只能以死报国。倘若因为宽赦,能以道士回归故乡,他日以世俗之外的身份作为顾问,还可以。假如立即给以高官,不仅亡国的大夫不可以此求生存,而且把自己平生的全部抱负抛弃,那么任用我有什么用呢?”王积翁想与宋官谢昌元等十人一起请释放文天祥为道士,降元的留梦炎不同意,说:“文天祥放出后,又在江南号召起事,置我十人于何地?”此事于是作罢。文天祥在燕京共三年,忽必烈知道文天祥始终不屈,同宰相议论放了他,遇上有人以文天祥起兵江南西路的事为借口,结果没有被释放。文天祥在狱中曾收到女儿柳娘的来信,得知妻子和两个女儿都在宫中为奴,过着囚徒般的生活。文天祥明白:只要投降,家人即可团聚。但文天祥不愿因妻子和女儿而丧失气节。他在写给自己meimei的信中说:“收柳女信,痛割肠胃。人谁无妻儿骨rou之情?但今日事到这里,于义当死,乃是命也。奈何?奈何!……可令柳女、环女做好人,爹爹管不得。泪下哽咽哽咽。”至元十九年(1282年),福建有一僧人说土星冒犯帝坐星,怀疑有变乱。不久,中山有一狂人自称“宋主”,有兵千人,想救出文天祥。京城也有未署名的书信,说某日火烧蓑城苇,率领两侧翼的士兵作乱,丞相就没有忧虑了。当时元左丞相阿合马为“盗”刺杀,元廷于是撤除城苇,迁瀛国公及宋宗室到开平,并怀疑信上说的丞相就是文天祥。之后,忽必烈召见文天祥,对他说:“你有什么愿望?”文天祥回答:“天祥深受宋朝的恩德,身为宰相,哪能侍奉二姓,愿赐我一死就满足了。”然而忽必烈还不忍心,急忙挥手要他退去。有人建议答应文天祥的要求,忽必烈同意,不一会儿又下诏加以阻止,但文天祥已经遇害。临刑时,文天祥尤为从容不迫,对狱中吏卒说:“我的事完成了。”在向南方跪拜后,他从容就义,终年四十七岁。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