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钱儿的朝代_三百五十六章 宋韵永存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三百五十六章 宋韵永存 (第2/2页)

的汝窑天青色,又有耀州窑青釉,景德镇青白瓷等等。

    宋代窑口遍地开花,釉色千差万别。不同于唐三彩的鲜亮与张扬,更倾向内敛而清澈的质感,丝丝温润的暖色,观之身心安宁。宋瓷与元瓷相比,多了分细腻;与明清瓷相比,又少了些柔媚。工艺精湛复杂,最后呈现出的效果却极其安静内敛,朴实无华。宋人其实是用最简单的方、圆、素、朴、拙来表现质感和单纯,将美提升到极致。“雨过天晴云**,者般颜色作将来”,就是宋人的至美追求,色调优雅,无与伦比。犹如“大道至简”的深刻哲理,摈弃外表的过度雕琢,而追求内在的本质之美,呈现出朴素中有内涵,简洁中有意味的至高境界。

    正如苏轼用泉水比喻诗文,“绚烂之极归于平淡”,艺术也应超越简单的感官美,而上升到思想情感的境界,平淡而不枯寡。

    这种“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美,在北宋汝窑和南宋官窑中体现的最为完美,含蓄冲淡的光彩细腻单纯,极致绚烂,又极致平淡。成就了瓷器审美的巅峰。冰裂纹,本来是败笔。但宋人觉得里面有种沧桑美,经历时间后,叫开片,这是很特别的宋代美学。

    素色无纹的天青色汝瓷,搭配若隐若现的冰裂纹,朴素得好似找不到欣赏焦点,但静心细观,会发现天青色的静谧配合着冰裂纹的灵动,动静结合,相得益彰,更有着器物有尽,而意境无穷的感染力。宋人掌握了朴与拙、素与雅的完美结合,用特有的简洁造型和淡雅清新,诠释着对自然生灵的敏锐感悟力,阐述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及艺术内涵。

    从传世的梅花图、枯木山水画、冰裂纹青瓷、窑变釉瓷器来看,宋人试图让残缺变成欣赏的聚焦点,用朴、素、淡、雅、拙成就独特的审美情趣。作为真正能担得起风雅二字的朝代,宋代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高峰,甚至被西方誉为东方的文艺复兴。宋代的文人士大夫们,追求隐逸生活,由隐逸文化自然兴起雅致的生活美学,并且在民间迅速流行。“点茶、焚香、插花、挂画”,合称“四艺”。透过嗅觉、味觉、触觉与视觉,充实涵养与修为,将日常生活提升至艺术境界,乃宋代雅致生活的集中体现。

    点茶,轻点香茶,悠然品茗。中国饮茶之风兴于唐,而盛于宋。宋代茶文化得到帝王将相、文人雅士乃至民间百工的崇尚,可谓空前繁荣。

    其上承唐代精致的煎茶法而有创新,穷尽雅致的点茶法成为当时饮茶的主流方式。点茶法不再直接将茶熟煮,而是先将茶饼压辗成粉末后置于盏中。以釜烧水,微沸初漾时以水注点,随即用茶筅快速击打,使茶水充分交融,混合成乳状再饮用。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皇帝酷爱点茶,百姓自然跟风,传世诗文可知苏东坡、陆游等名士也都对点茶赞赏有加。甚至深深影响到日本的抹茶道。

    除此之外,斗茶亦是宋代茶事的一大活动,流行于文人雅士之中。斗茶以猜测茶叶产地、辨别采摘时间、分辨春茶秋茶,以及辨明点茶之水来源和品质为主。带有游戏乐趣,更有助于当时茶叶品质和点汤技艺的提高。

    插花,理念之花,百态人生。中国插花艺术始于隋朝之前,唐朝之时已在宫廷盛行,至到宋更普及至一般文人雅士,发展极盛。

    不同于唐代插花的富丽堂皇,宋的插花讲究清雅素淡,高低错落,疏密聚散,对内涵的重视更甚于形式,被称做理念花。宋人还有簪花的习惯,不论男女,不分贵贱,上至君主大夫,下至市井小民,都以簪花为时尚,虽贫者亦戴花饮酒相乐。宋朝的商家,也喜欢用插花来装饰酒店、茶坊,营造出带有些许野趣的优雅格调。《梦梁录》记载:汴京熟食借,张挂名画,所以勾引观者,留连良客。今杭城茶肆亦如之,插四时花、挂名人画、装点门面。宋代每年春天都会举办盛大的花朝节,《梦粱录》记载:仲春十五日为花朝节,浙间风俗,以为春序正中,百花争放之时,最堪游赏。花朝节之时往往万人空巷。

    焚香,沉馥馨香,舒解烦忧。中国历代文人墨客爱香成癖,盛唐时期调香、熏香、评香已成高雅艺术,香道文化俨然成形。宋代更将此幽静风雅之气推向极致。上至文人雅客聚集之时,品香抚琴,吟诗作画,谈诗论道;下至庶民百姓解酒安神,熏衣待客,甚至衣着妆容,可谓无物不香。香炭原料质地的优劣,直接影响到隔火熏香的效果,所以香碳的制作及用料十分考究。隔火片以陶或瓷为佳,可使香气更加温润纯正。甚至香灰都讲究洁净松软、疏松透气。

    历代不少帝王将相、文人墨客皆惜香如金、恋香成癖,甚至有文人感叹无香何以为聚。苏东坡晚年与弟子就是以沉香为伴,终日焚香作赋,度过晚年。

    挂画,行云字画,乾坤之趣。挂画最早见于唐陆羽《茶经》,指挂于茶会座位旁的关于茶的相关画作。演变至宋代,宋太祖赐茶肆画图,当为饮茶挂画的始由,此后挂画题材渐渐广泛,以诗、词、字、画的卷轴为主。从此,宋代文人雅士逐渐讲究挂画的内容和展示的形式,赏画遂成为家居鉴赏或雅集聚会的重要活动。

    茶肆挂书画或茶前挂画是对品茗环境的营造,有助于饮茶之时平静内心,于画中方寸之魅,寻乾坤日月之趣。

    如果说:焚香重嗅觉之美,品茶重味觉之美,插花重触觉之美,而挂画则重视觉之美。四艺合一展现宋代文人雅士风雅,韵味的生活美学。

    宋代是一段曾经的时光,更是一种气质、精神、艺术和审美,含蓄内敛而包容。那是一种柔的文化,用极简、极素、极拙创造了世间大美。

    如今,宋之风雅已然随历史的洪流远去,然而其中蕴涵的生活情调与审美意趣,却并未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湮灭,那是一种追求雅致,讲究品质生活态度。不必生得惊艳,但要活得精致

    宋代文人心中自有山水,笃信生命的质感,远比权力财富更具价值。就连皇帝宋徽宗,也认为心中的山水远胜于世俗的权力。

    宁静于心,而无敌于外。生命微若轻尘,只要懂得舍弃,不固执、不沉迷,生活其实可以很单纯,很悠闲,很丰富。

    如今面对生活节奏的加快,我们不妨也时常像宋人一样慢下来,去发现生活中的美物、美景,也许会有不一样的心境和体悟。其实无论是千年前的宋朝还是如今时光流转的现世,雅都是永不褪色的美因为懂得感受和体味生活才是一个生命的最高境界。不可否认经济高度繁荣的宋代所造就的文化盛景仍是历史长河中不可逾越的一座高峰。

    大宋开创者宋太祖虽然军人出身,但对文人礼遇有加,本人也是酷爱读书文采非凡。虽然宋太祖存世的诗词很少,但一出手豪气无比。有诗为证:太阳初出光赫赫,千山万山如火发。一轮顷刻上天衢,逐退群星与残月。

    大宋政权虽然最终亡于蒙古铁骑,但短短几十年后又让明太祖重拾衣钵,二位同样伟大的开国者合作的诗词象征着中华文明在历史的长河中永不停息滚滚向前。

    未离海底千山黑,才到中天万国明。

    朗朗浩浩照长夜,掩尽微微无数星。

    滔滔宏愿因之起,挺躯来济苍生灵。

    (全书终)

    完结于2022年4月22日

    第二次修改于5月17日

    第三次修改于9月3日

    杭州富春江畔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