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读刘燕成诗八首有感  (第1/2页)
    读刘燕成诗八首有感    *    *    曾经我很牛逼的认为,像我们这样年轻人中,会写诗歌的,在我们贵州的人不多了,差不多只剩我了。于是乎很是豪言的写下那么几句字句:“夜郎才子一登魁,娄岭日月佳人醉。但将是,解重围,四渡赤水越过金沙去;豪笔挥,天地畏,多少风流多少风sao遗。愁煞王蒙,气死余秋雨!”但是,今天,在浏览网页时偶然性的发现了刘燕成老师的诗作不禁佩服的五体投地,逐一一的品味一番。    读他的诗,总感觉有些莫名的伤感萦绕心间,不知道其他的读者和我是不是有同感,也不知道我的这种说法这种想法会带来什么样的反响。对于一个初涉诗坛的我,反正上帝冥冥中注定要给我犯错误的机会的,所以管不了许多的皱眉了。    《我生日那天,传来meimei的声音》这首诗,使我想起了远在浙江打工的meimei。由于家在农村,父母都没有多少文化,只能靠种点地来养家糊口,靠父亲出去打打小工,母亲卖点菜卖点鸡鸭鹅的。勉强维持着农村的生活,所以对于别的什么想法都只能是奢侈了。尤其让两兄妹继续完成学业。就是从初中起,小妹就没有再继续读书了,是因为哥哥在读,所以自己就不想读。在ZY市区当了保姆,在师院食堂干上服务员,总共熬过两年多的时间,就在去年一溜烟的跑到浙江去了。她去的时候是含着泪去的,去了以后家里面很是担心,特别是母亲,常常因为思念夜半三更的流着泪。对于meimei要离家出走,去到浙江打工也算是她和别人预先约定好了的。她在ZY师院食堂打工的时候,女老板和她情同姐妹,关系也比较融洽。当那女老板不想再在师院干的时候,萌生了去外面拼搏的念头,比如说去浙江。也不知道怎么说的,反正是问过我meimei去不去之类的话,所以,meimei回家后就嚷着要去。母亲和父亲,还有我都不同意,想到毕竟那女老板虽然不是什么歹人,而她的家远在正安县,离我们家还是比较远的。不放心,毕竟防人之心不可无啊。这就是如今的社会,不防人,死了都不知道是怎么死的。    后来到底是同意了家里面的说法,继续在ZY找点事情做。但是,时不筹巧,因为一些难以言明的事情,meimei便跑到ZY,向她的一个同学借了钱就跑到浙江去了。她是跑去的,不像一般打工去的那样。    看着刘燕成老师的《我生日那天,传来meimei的声音》,也就想起了她刚去浙江的那段时间,我刚到海口来不久,当我接到她的电话的时候的那种场景。是啊,“在别人的热火朝天的城市/meimei的声音冰冷地/穿透了我的心房/于是我困倦在冰冷的世界里/慢慢地反刍meimei的声音/心空里飘起了五月的雪花”。    人世啊是多么的荒谬,人情啊是多么的冷漠。其实,有时陌生人对你比你熟识的亲戚或邻居还要好。真搞不懂这样变态的社会,一反常态的社会。我在我不久前写的一首诗歌《解“夜郎自大”有感》就有这么一句,“这强加的顶戴/是落后者必遭的罪”。当然了,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是一种鞭策。但是,我们为今提倡的和谐社会,难道就是要这样的和谐?现在的人世是越熟悉越有距离,最终却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翻翻历史课本,无疑这是被现在一些腐朽的社会思想所玷污了,本该纯洁的一切,总有些瑕疵破坏一道美丽的风景。    我说了,我的meimei是跑去打工的,不是一般人那样。刘燕成老师描述他meimei去打工却是被生活所逼。这到并不是我meimei打工不是被生活所逼,要不是被生活所逼,谁也不想远离故土去打什么鸟工。当我看到《破破烂烂的泪水》,我也就想起了,我meimei刚去浙江的那场景。口袋里仅剩的钱,和她那曾经的女老板一同住在一个租来的不是很干净的房子里,每天都为怎样去找到工作而唠叨。我是看不见她远去浙江的背影了,看到这《破破烂烂的泪水》我只有想像。    或许在我们农村,每一个当兄长的,当看到meimei要为自己的生计奔波远离故土的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