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桐梓行吟 (第2/2页)
时枯修 就算魔高一尺也还有道高一丈 * 轻抚料峭寒壁 便可触碰久远的神秘 藏深山不求利禄 如幽兰不求周知 沉伏亿万年以来 也只有洞外的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 * * 八、再临丛林 * 黄莲坝经此小路 便可到达上螺蟹的地方 十二年过去 小道变宽 泥泞路变成泊油路 肩挑背扛的彳亍岁月 变成发动机牵引的时速更替 * 山还是这座山 水还是藏在林间的这条水 郁郁葱葱的丛林 还是这么的精神抖擞 以雨露欢迎每一个远道而来的旅人 * 听,你只要静静地听 便可听到那些虫鸣 一直以来就这么存在着 远处飞舞的鸟儿 为着一片干净的世界欢舞 * 来来往往的人们啊 一定要在此驻足 也许一次呼吸便是炽热 激动于此的发现 鸟儿的欢叫便是庆贺的说明 * 人世不能太匆匆 一些美只会存在于慵懒的瞬间 匆匆的脚步留不住 要有一次长久的亲历 才可以得到更为持久的洗涤 日渐消逝的美好的心灵 * 那是十二年前来此的感受 如今却只是匆匆 也只有在午夜梦回时反复扣响 那渐行渐远的行程 何时再驾尘风飘飘然而来 * * 九、大溪河 * 大溪河淌着小水 从黄莲山上下来 两面青山挟持 中间山坳陡峭 绿荫葱葱中 还藏下跨越千年的银杏 * 这都不是重点 在于看过尘世诸多风景时 还可以惊叹于此的静谧 一尘不染的世外桃源 * 到了便有个想法 一定得带上飞剑、三一、子积 在此小住 用心体悟生命、自然 体悟宇宙万事万物的万千 * 不可多用文字赘述 就像黄莲多有惊奇 只有到了才有身临其境的体验 来此一次便会流连忘返 或者干脆长住不再远离 尘归此地也是崇高的夙愿 * * 十、海校志 * 不能忘记一段屈辱的历史 如碑石永传万世的印迹 海也不是海 被迫逃离该有的地域 躲到西南山间 还时时刻刻去努力 抗倭的意志从不缩减 * 哪怕朱砂河的水太浅 也有天门河拦坝而起的小小一片天 好吧,就算理论知识满堂 我们也会认真的 每一个枝节总会是前人的经验 * 当一批批壮士从此走出去 别了黔川到达前沿 哪怕没有cao持的战舰 也要让侵我中华的列寇 命丧来犯的河川 留我英雄的人儿威名相传 * * 十一、说继斌 * 身处于乱世 当以乱世立足 若想以功名存世 便只有以枭雄起鸣 占得一片江山 才可以治理 才可以凸显仁德、谋略 为民久生久治的打算 * 一直听着您的故事长大 那些“有官皆桐梓,无酒不茅台”的流传 那些夜不闭户,那些勤恳为民的佳话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第一个为教育、交通,乃至着眼于 黔省大发展的事业 虽则乱世江山谁坐又有何相干 勤心为民才可以得相拥相传 * * 十二、天门赋 拦河筑坝,汇渠以流 天门河下,取自然之功 以天时地利汇通人和 发贵州第一水电 * 然半个世纪以来 运行如初 可惊起初之匠心 合众谋之力,汇名校智慧 * 且不忘这艰难的历程 发电机从美国几经转道 美少校飞越万险驼峰 始得以鬼斧之神工 * 也不舍因屈辱而以明志 这是压迫出来的动力 这是反侵略的抗争 更是共未来的英雄历程 * * 十三、小西湖 * 天门河下,积水成潭 加以雕琢,经营 以西湖为样,离不了桂林山 本就可以成为绝佳休养场所 * 我不休养,只在此感受 袭来的苦难气息 残留四周瞭望岗哨的影子 湖边垂钓的孤独者 伴以北方佳人寥落的身姿 * 天终究是亮了 受制的rou身桎梏自由的灵魂 从此一别远离故乡而去 辗转几十年 终究是客死他乡入了异国的殓 * * 十四、马鬃行 * 就是要有化腐朽的神力 敢想敢干,敢于开拓视野 就是要摒弃落后的过去 就算他乡之石也要为我所用 践行一场春风的誓言 大举踏上幸福的征程 * 种茗品 不止口号那般简单 用传说 就得以古老相承传 状元公的故事 茶圣陆羽的故事 还有红苗本风的流转 * 苗家阿婆的纺织 蜡染舞蹈 以及苗家古朴的房舍 盛情的迎客酒 欢宴上的高山流水 还有小伙儿的精壮 苗家阿妹的柔情 * 无一不是桐梓独一隅的 承传于古老的文化风景 更有森航的倾力相助 畅春风拂大地的利是 创更具生态的新农村家园 富学乐美每著一字在山水之中 在以文化为平台的昌茂之路里 * * 2017年06月30日起稿于昆明 2017年07月02日二稿于昆明 2017年08月02日三稿于桐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