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翻开桐梓,那方沉睡的热土 (第2/2页)
王家烈诞生了 李宽定、陈开礼、娄勤俭诞生了 厚重的溱溪河一直流淌着 厚重的松坎河从未断绝过 连绵不绝的蒙山一脉 连绵不绝的大娄山啊 镌刻记忆深处血脉基因不朽的痕迹 * 桐梓这片地域的希望是发展的 210国道、川黔铁路、崇遵高速 渝黔快铁、崇遵复线、正习高速 各乡镇公路、村组公路等 山坡豆腐干、松坎雪花桃、新站砂糖柑 茅石老酸菜、花秋老干粑、马鬃苗乡酿 松坎红油米皮、太白酥李等 诗意夜郎、红情娄山、云上九坝 苗乡马鬃、田园官仓、小水月亮河 杉坪花海、黄莲原始森林等 是以桐梓产煤大县位列全国百之一 是以桐梓工业复活经济高地 是以桐梓各项规划发展甩脱贫困的标签 * * 五 * 风吹过古驿道疯长的草蔓 涤清松坎河黄角树伸展开枝冠 捷阵溪、二台子、青杠哨、九龙山[2] 蒙渡大街、高石梯、三岔河、旧城坡 官田坝、兴隆桥、泪滴三坡、锅厂[3] 石壶关、闷头箐、石牛栏、夜郎站[4] 祖师观、牛栏关、鸦雀窝、楚米铺等一系列名字 驻扎在枝冠上 迎夜郎风逐溪而流淌着 * 沿羊磴河到娄化里 沿松坎河到夜郎里 沿溱溪河到溱溪里[5] 沿桐梓河漫卷东芝、大溪、芦溪里 风吹吹不过历史的沉淀 在时间的洪流中举起伐天之力 造就今日娄山儿女赋一场场战斗的胜利 * 风吹过古渡口叹息的惆怅里 远去的岁月终归是远去的 夜郎最后的王已经消溺在长河中 李太白,已经魂归故里 随着轻舟再续放浪形骸 而听莺处、泉涌处、碑刻处 早已灯火辉煌、绿树成荫、书声琅琅 早已人流如织、门庭若市、一片兴旺 * 红色的星火划过夜空 撕开夜幕便是一片持续的光明 两占桐梓城、攻克娄山关 布兵顶兴槽、三坡,绕道阳关塘,经蒙渡占新站 出松坎,速战酒店垭,对垒九盘子,筑黔北防线 联袂中共GZ省工委、川东特委綦南工委、中共绥桐工委[6] 中共黔北四县工委[7]、川黔边区游击队 共同谱写红色革命的华章 * 循盐粒飘散的气息 循先辈人淌过汗血凿刻的石板道上[8] 筑建河滨大道和扩宽黔渝要道 笔法不同了,手法也被重新锻造过 桐梓循着改革开放的春风 利用好可持续发展观下一切有利资源 打造出新站花坝、天花坪原始森林 九坝上天池、官仓生态农庄 马鬃红苗客栈等一系列经济发展源泉 * 司以一中、二中、一小、南天门等 教育发展之百年大计 司以南部新城、蟠龙新区、太白古镇 盐运古镇等一系列新发展为发展 司以百年民生大计 著下千年传说 在西南一隅的边远荒凉的山村中 在青纱叠嶂百里仙氲山海里 这是一场伟大的变革啊 悄然含苞待放于世界中展现最真实的自我 这里微笑持久 这里握手有力 * 完稿于2021年10月11日深夜,深圳 * * 备注: [1]桐梓古驿道酒店垭至楚米为九尺道。 [2]九龙山:六十步、大锅厂、草鞋垭、层岩。 [3]锅厂:桐梓县大河镇背后。 [4]夜郎站:明朝聚庙。 [5]桐梓县三大水系:桐梓河(溱溪)发源于蒙山长槽坡,松坎河(夜郎溪)发源于蒙山铜鼓园,羊磴河发源于南川德隆场孔圣堂。据史料记载,娄化里包括狮溪、芭蕉、水坝塘、羊磴、坡渡;夜郎里包括原松坎区、新站区,松坎河流经整个夜郎里;溱溪里包括楚米镇、马鬃苗族乡;大溪里包括风水镇、高桥镇、官仓镇;芦溪里包括容光镇、花秋镇,清朝时候调整高桥镇、官仓镇、风水镇归属于此;再早的东流里包括娄山关镇(海校街道和娄山关街道),后调整为东芝里,包括娄山关镇(海校街道和娄山关街道)、燎原镇、茅石镇。 [6]管辖桐梓、绥阳、正安、道真。 [7]管辖桐梓、绥阳、正安、风冈。 [8]石板道,即九尺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